胡尚宮還沒感動完,徐氏又開口了:
“多了是事等著你。
還有一件,這後宮裡單獨開一個後庫,我要把後宮的開支歸到皇後這邊。。
你寫個章程,怎麼支怎麼取怎麼進,回頭我找皇上蓋個章一次過解決。
哪有當家主母用錢筆筆都要找當家的要的,那還當什麼主母!哼!”
“這,娘娘,不太好吧。”
胡尚宮被徐氏這一轉折嚇到了,第一次在大家麵前露出了震驚。
先帝在的時候,後宮裡打爛了一個杯子還是打爛了一個碗,先帝都能從嬪妃的月例裡扣出來的。
那錢銀方麵,看的死死的。
先帝吃白菜豆腐隻加三滴香油。
他們這些宮裡的人,連三滴香油都不敢滴。
“哪兒不好,有點底子的人家,女主人管家掌財都是必然的。就這老朱家,哼——”
徐氏覺得。
這後宮的規矩,這後宮的管理,再加上錢銀的掌控,很先帝,很土財主,很摳搜。
也就是自己那位胸懷真的很寬廣的婆婆能受的了。
後宮妃嬪歸六局管,六局歸一司管,一司歸內監管,內監歸皇帝管。
皇後雖然可以從品級上碾壓妃嬪。
但實際在手裡的權利少到可憐。
最坑的一點,後宮的一切開支用度都不是皇後掌著。
按規矩,不論多少是皇後還是妃子,這宮裡的開支用度都要由尚宮列了清單向皇帝申請。
皇帝同意後,這份清單就轉到內使監那邊。
內使監把錢銀或東西準備出來,還要再次上奏皇帝。
皇帝確認無誤了,內使監才通知人來領取。
這簡直就是荒謬!!!
管家的人,一管錢,二管人。
錢在大多數情況下比人重要。
回回用錢都要伸手朝上,而且用錢的理由事無巨細要清晰明白,久而久之這人不就被壓到塵埃裡了麼?
這哪裡是當皇後,簡直連管事婆子都說不上。
她當年在宮中陪著先皇後的時候,早上進宮下午回家,先皇後壓根沒有提及這方麵。
她還真覺得公爹對婆婆特彆好。
原來。。。。
算了,不能想。
“娘娘,您的意思是整個內庫?”
胡尚宮整個人都不好了。
她聽出來了,皇後的意思就是家裡的錢要歸皇後管。
這家,不就是皇上跟皇後才算是一家麼。
推理一下就是皇上的內庫,皇後娘娘要掌著?
“那倒不至於,還是要給男人留點私房錢的,劃七八成就是了,留點什麼花瓶啊,古董啊,碗兒,碟兒的,皇上要是有臨時的賞賜就賞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