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人送走,張欣站起來稍微走動了一下,就回書房繼續琢磨昨天來不及考慮的事。
昨晚這事,她跟朱高熾都有隱約的預感。
這兩年皇家折騰的這些事,樣樣都在人家心眼子上蹦躂,有人忍不住很正常。
她張羅的這些,還是小事。
朱高熾那邊,國子監的辯論題一直在出,大多都是她跟朱高熾兩個人商量出來的。
每一題,都在挑戰朝臣的底線。
唐朝的女帝是好皇帝,唐朝的女帝不是好皇帝。
家中的女兒應該厚嫁,家中的女兒不應該厚嫁。
皇上出兵安南是揚我國威,皇上出兵安南不是揚我國威。
曹操殺了神醫華佗是對的,曹操殺了神醫華佗是錯的。
還有什麼皇家是否應該充實後宮,秦始皇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大明朝的老百姓是否已經安居樂業,鹽鐵應不應該專賣,等等等等。
幾乎每一個辯論題出來,隻要是稍微留意,都會發現跟公爹發布的詔令息息相關。
比如當時討論神醫華佗這個事的時候。
當時勝利的那方是曹操殺了神醫華佗是錯的。
甭管這個辯論的勝方是誰,在討論的過程中,醫聖流芳百世這個絕對是大家都認可的。
可三國那會,醫生已經成為賤業很久。
頗有一些當權的人,覺得醫生是鼠輩之流,仰仗醫術治病,還喜歡張揚自己的名聲,最後拿名聲謀取官職。
有這種想法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個。
結果,醫聖死了。
這個辯論題最後想讓人反思的是,有些當時的認知,在曆史長河上,最後會被推翻,比如醫生這個職業的貴賤。
轉眼公爹給了幺娘封了一個太醫院醫士的官。
朝臣有反彈的時候,公爹就會反問:
男醫生可以當禦醫,女醫生為什麼不可以?難道男貴女賤?
再比如,家中的女兒應不應該厚嫁這個辯題。
是因為當時京師發生了一個案子。
女方的父母敲了登堂鼓,狀告女兒的夫婿全家借婚事謀財害命。
女方家中薄有資財,可隻有一女。
本來想給女兒招贅,可贅婿這個,低的他們家看不上,高的人家看不上。
拖到了歲數,再不嫁人官府會強行婚配,最後不得在一個媒婆介紹下跟一貧家子定親了。
對方仗著女方年紀大了,著急成親,原本說好的入贅突然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