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隻稀罕娘——”
張欣捂嘴笑。
“去——二胖三胖跟四胖呢?沒事了吧?”
徐氏老臉一紅,擰了張欣一把。
“搬出來第二天晚上,二胖的鼻子就不塞了。”
張欣說起來也是一陣後怕。
彆院這邊,為了那種草舍的感覺,沒有雕梁畫棟,也沒有濃墨重彩,所有的院子都很樸素。
幾個孩子過來住了幾天,幺娘把脈說這肺氣好了很多。
她跟朱高熾倒是不明顯。
由此可見,這玩意,可能對小孩子的影響最大。
“實在不好,地磚沒法弄,把牆皮鏟了,重新刷。”
徐氏見過拿丹藥當飯吃的人。
往往骨瘦如柴,不成樣子,而且,大多子嗣艱難,勉強生下來,不是夭折,也會短命。
“殿下也這麼說來著,就是,紫禁城太大了。”
張欣略發愁。
“趁著家裡人少,要辦就趕緊辦,這十年八年不住宮裡也沒事。我回頭跟你爹商量一下就定。”
“是,娘。”
“你跟熾兒監國監得不錯,不過,你爹嘴硬,怕是不會誇,我來誇。你回頭跟熾兒轉達一下。”
“嘻嘻嘻,謝娘誇獎。也替殿下謝娘。”
“今天吃啥?”
“春餅?”
“行!”
~~~~~
大明,永樂十一年,四月。
太和殿。
“廢穀王朱橞為庶人。”
“太監馬騏到交趾采辦,大索境內珍寶,斬無赦。”
“采往昔名僧功行超卓者輯為一編,我親自作序,書成付梓以傳。”
“藺芳,治河有功,複為工部主事,屢遷工部右侍郎。”
“泰寧候陳珪督理紫禁城城牆修繕,安遠候柳升、成山候王通為副手。吏部為其鑄“繕工之印”,並於吏部設經曆司掌修繕一事。”
“遣刑部員外郎呂淵出使日本。”
“禁僧尼私建庵院,且僧尼混處,禮部榜示天下,使之恪守清規,違者必誅。”
“詔令工部督造武當金殿。”
“各州府縣鄉衛所軍紀敗壞,兵部尚書金忠罰俸三年。”
“退朝!”
三月裡,朱棣政令頻出,到了四月,新政新令仍舊在繼續。
而且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朝臣忙不完的事情之餘,總覺得摸不到皇帝的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