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大半夜,但經過雨水的衝刷,宮殿外麵並沒有餘留多少煙塵之氣。
絕對是一個開討伐大會的好地方。
宦官們紛紛被朱棣派出宮去百官家中搖人。
等朝臣們再一次穿戴上自己的官服趕到紫禁城的時候,朱棣已經在奉天殿外麵等著大家,麵容嚴肅且陰鬱:
“大家就在這裡湊合一下吧。”
“是,皇上。”
排列整齊的百官齊齊躬身。
等他們重新直立麵向朱棣的時候,卻發現台階上的朱棣正在目眺東方。
朱棣不說話,下麵的人也不敢說話。
一時之間,場麵非常的冷靜。
等朱棣回過神來的時候,看到的是前麵幾個上了歲數的老臣子微微的挪動左右腳。
“朕,心裡有愧啊!”
朱棣開口。
“皇上——”
百官異口同聲,語帶哭音。
“大家直抒己見,部院大臣、監察禦史、各道言官,凡於社稷有益的意見儘管提。朕本人有什麼不對的,也說一說!朕恕你們無罪!”
“皇上,恕微臣直言,實不該遷都啊——”
第一個站出來的人說完。
立刻就有人開始踴躍發言。
“皇上,近些年,殺伐過重,從小吏到禦史,輕則入獄,重則淩遲,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何能容?”
“皇上,遷都勞民傷財啊!皇上!!!”
“皇上,棄京師皇城不用,遷都京城,勞師動眾,如今上天警示,皇上,當以此為戒。”
奉天殿前,指責朱棣的話此起彼落。
朱棣聽了半天,貌似來來回回的都是那幾個人在說話。
還是些小年輕,真正上了品級的老臣子們,都穩穩的站著沒有什麼動靜。
略一想,朱棣也就明白了。
不見兔子不撒鷹啊!
而且,自己沒給人家商量跟拉幫結派的時間。
“都說得不錯,來人,擬,求言詔,版於《京報》《邸報》。明日起罷朝十日,上疏即可。退朝!”
朱棣以退為進這一招,在三天後,見效了。
如雪花一般的上疏蜂擁而來。
而這些實名的奏疏上,正如朱棣預料的一般,大家都商量好了來的。
有超過一半兒的人指責朱棣不應該遷都,說就是因為遷都這種天怒人怨的舉動才招致了災謹身殿被雷劈火燒!
沉寂已久的兩麵派們一一浮出了水麵。
這裡麵最讓朱棣意外的是太子中允兼國子監祭酒——鄒緝。
這位在洪武年間中舉明經,授星子教諭,朱允炆那會當了國子助教。
朱棣入住京師後給了他一個翰林侍講,後來朱高熾被立了太子以後,就進了東宮當左中允,兼著國子監祭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