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死後,幼子登基,沒什麼主見的彭太後垂簾聽政。
當時的大夏建朝才沒多久,人心本來就不夠穩。
於是內部欺負孤兒寡母,開始爭權奪利,互相傷害甚至是謀殺。
先是丞相暗殺了知院,然後與知院交好的的內府舍人,又假傳太後懿旨,召丞相入宮議事,將他縊殺。
駐守保寧的平章,以清君側為名,據城起兵。
大夏國內,短短時間內,內訌頻頻,加上權臣誤政,彭太後無力轄製,從此開始一蹶不振。
與此同時,大明這邊,先帝卻是越戰越猛。
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各方割據勢力。
並在明玉珍死了兩年之後,於應天稱帝,正式建立明朝。
先帝曾經試圖寫信勸明玉珍的幼子明升投降,直言——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危幕之上,禍害將至,恬不自知。
但明升沒有回過信。
不是他不想。
而是他壓根不知道先帝寫過這封勸降的信。
大夏的朝堂,做主的既不是他,也不是他的母後。
而是權臣。
就這麼熬了幾年,先帝派出南北兩路大軍進攻大夏。
南路軍主帥是中山侯、征西將軍——湯和。
北路軍主帥是潁川侯、征虜前將軍——傅友德。
兩軍齊頭並進,不到半年時間就打到了重慶。
明升出城投降。
大夏國國祚僅僅八年、傳承兩代而亡。
明升投降後,先帝也沒有虧待他。
封了他一個歸義侯的爵位,讓他衣食無缺的同時,把他押到京師圈禁了起來。
與明升一樣被封侯,也被圈禁的,還有陳友諒的兒子陳理。
陳理跟明升一樣,都是皇二代,都是國家兩代而亡。
明升成為亡國之君時才十五歲。陳理十九。
兩個少年亡國之君湊一起,難免傷春悲秋。
陳理略長一些,心情比明升鬱悶得多,就時不時的有怨言傳到了先帝耳朵裡。
先帝雖然覺得這兩個小屁孩玩不出什麼大陣仗來。
但也怕被這兩個被有心人蠱惑做下什麼傻事。
於是在洪武五年,陳理和明升被先帝打包護送去了高麗。
當時的高麗與前元的殘部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很是兩麵三刀。
先帝讓這兩個去高麗,也算是廢物利用。
將這倆個小家夥當成打入高麗國內的釘子,在高麗起不起作用都行,反正這倆在國內隻能是眼中釘。
高麗國王恭湣王王顓接見了明升跟陳理。
先帝讓使者密詔恭湣王,表示,明升、陳理在高麗——不為官、不為民。
於是恭湣王就親自考察了一下明升和陳理。
陳理就是一個普通的青年,沒有啥出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