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急遞鋪是比驛站簡單很多。建一些是可以的。”
朱高熾點頭表示可行。
兒行千裡,不但是母擔憂,他這個作為父親的也擔憂。
但有些事情朱瞻基作為現在的皇太孫,將來的太子以及皇帝必須做。
“我記得是十裡或十五裡﹑二十五裡設一鋪,每鋪設鋪司一人,鋪兵四至十人。改了吧,每十裡就設一個,不分大小,配上普通的民馬,這樣接力跑起來不廢人也不廢馬。”
張欣接口將她的想法說了出來。
她印象裡十裡一鋪,每鋪設一個鋪司,大鋪十個鋪兵,小鋪四到五個。
這些急遞鋪全都是就地屯田自給自足,鋪兵們跟衛所的軍士一樣,戰時打仗、閒時種地。
每個鋪兵需要配備的東西也很簡單——夾板、鈴攀、纓槍、悶棍、回暦、笠帽蓑衣。
這些加起來也不費多少錢。
養的起。
“全部都改馬遞?”
朱高熾挑眉問道。
急遞鋪一直都是三種遞送方式——步遞、馬遞、急腳遞。
馬遞說是送比較急的公文跟軍報的時候才用,但實際,沒有幾個急遞鋪有馬可用,全都靠腿著走。
“十裡地,馬遞不是更快一些麼,現在托諾不花那邊養了那麼些馬,軍中的老馬也該退下來了。最多也就是每個急遞鋪添一份馬匹的草料錢。快好多倍,也能省出人力種地,地裡多產個一石半石的,鋪兵也多點進項。”
張欣掌著手裡的事久了。
越發覺得,有舍有得。
先帝當年就是各種不舍,到處都是摳摳搜搜的。
無論水馬驛、遞運所還是急遞鋪都是在用人上麵,毫不可惜人力,其中以鋪兵最苦。
全都選的附近人家裡選,要年輕,還要身強力壯。
吃得差,住的差。
活來時又急又重,要是出了差錯就是個死。
沒活時也得下地乾活,要是種不出來糧食,一整個急遞鋪一起熬著。
無語。
“可以。等明兒我跟爹說一聲就行。”
朱高熾頷首。
“嗯,要多少錢你讓戶部給我遞個條子,我蓋了章直接去我的私庫提錢。”
“那倒不急,沒那麼快。總要給他們核算的時間。”
“戶部加多幾個人吧,每次動作都慢,雖然是事情多,可也不能老是耽誤事。”
張欣對這個略有微詞。
無論乾什麼,隻要跟人跟錢有關,戶部都躲不過去,可戶部的效率是真不高。
“怕出錯,也是常情。”
朱高熾替戶部辯解。
“加人手就是了,以後疆土越來越大,現在不先養些熟手,到時候,更得忙得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