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十二年,十一月。
張欣絮絮叨叨的,想起什麼就跟唐賽兒交代幾句,在她覺得還是有很多沒有交代的時候。
朱高熾已經把出行的準備齊全了。
朱瞻基在朱棣那邊各種耍賴想要送張欣去武當的招數沒見效。
最後送行的時候鼻青臉腫。
朱瞻墉倒是不聲不響的跟徐氏爭取到了護送的機會。
東廠那邊,魏觀早就跟張欣說過,要跟著張欣一起去。
實驗坊那邊,方士們跟大夫們,由文北郊帶領,都打算去武當山采風尋仙加問道朝聖。
於是,徐氏跟朱棣沒有再多增加人手。
一行差不多四千人浩浩蕩蕩的就出發了。
到了城門口,就遇上了自發來送行的京城商家跟老百姓。
朱高熾出去安撫了一圈,回來鼻子明顯塞了,嘟囔著跟張欣說:
“好些熟悉的麵孔,咱們以前常去的那就酒樓的老板還替大家送了一把黃羅蓋傘,上麵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老百姓的繡活,還貼了密密麻麻的紙條祈願。二胖都被他們給整哭了,可真沒出息!”
“醒醒鼻涕吧。我看你也沒出息到哪兒去。”
張欣從懷裡掏了帕子遞過去。
朱高熾沒拒絕,大聲的醒起鼻子。
“老百姓可真是太淳樸了,都這麼多年了,還念著當年。”
等朱高熾收拾好情緒,張欣才開始感慨。
她眼睛不方便,朱高熾怕人多出事,不讓她出去,可也能聽到外麵說話。
很有一些人是她當世子妃時接觸過的。
“哪能不想著呢,當初燕地,連商賈都不想來。”
挽袖跟張欣一路走過來,可太清楚張欣具體做了多少事情了。
說句僭越的,哪怕皇上當初沒有當皇上,這燕地也被經營的特彆好,現如今遷都京城,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那倒也是,咱們倆成親那年,迎親的時候,這京城的路還沒有鋪石板。等咱們去京師的時候,城中已經沒有黃泥道了。”
朱高熾很讚同。
“風沙也小了呀。”
挽袖還補充一句。
她第一年跟張欣在王府那會,哪怕在王府裡,到了季節,一出門就是一臉的黃。
後來張欣掙錢了,找了人京城的上風的方向種樹,大片大片的種。
現如今原來那些小樹已經全部長的枝繁葉茂,連成了一整個防風林。
當初荒涼,人煙稀少,塵沙滾滾的燕地,現在徹底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城市,老百姓安居樂業。
挽袖個人覺得,這功勞起碼要給張欣一大半。
“是是是,我們家張大花,功德無量啊。”
朱高熾小雞啄米一般的點頭。
“貧!墉兒怎麼還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