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十二年,十二月。
幾條寶船雖然加了汽鍋,走起來可以很快。
但內陸的河不比海上。
國內商業發達,河上行走的船隻非常的多,速度提不上去。
另外一個,還有各個閘口開閘關閘,即便是皇家的船能第一批通過,也必須排隊等候放行。
張欣不願意擾民,哪怕排隊等待的時候,她跟朱高熾也沒有接受地方官員的招待上岸休息。
官員上船來拜見。
朱高熾這個做太子的,躲不過,倒是結結實實的見了不少地方的人。
消息靈通的,知道朱高熾是要帶著張欣去求醫,奉上來的都是藥材。
而消息不靈通的,金銀珠寶什麼都有。
“唉,一個麵如菜色的小知縣,一個月月俸才有幾個錢!”
朱高熾收歸收,吐槽歸吐槽。
“成色很好?摸著挺順手的。”
張欣拿著朱高熾剛剛“笑納”的玉如意問道,她看不到樣子。
“一百兩銀子總是要的。”
朱瞻墉略懂,給張欣解惑。
他打小對玉器感興趣,大本堂裡有位翰林院的學士也好這口,朱棣就讓他正式拜師跟人家學了學。
雖然這玉如意雖然不翠不綠,可兩頭各有一抹紫色,算是有點意思。
“老規矩,讓魏大人查吧。打腫臉充胖子的就送回去好了。”
張欣聞言就把玉如意遞給挽袖。
“留著吧。千爾,備二百兩讓魏大人的人帶著去。”
朱高熾看張欣有把玩了一會,而且,這玉如意上的字,也合他心意。
“都行。”
張欣笑。
一路過來收了不少禮物,她今天也是一時興起拆一份拿出來,居然是個玉如意,瞻墉說上麵還刻了芳齡永繼仙壽恒昌的字。
是個好祝願,所以更應該是大家都好的事。
沒得她收了禮,把人家一家給整破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