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是武當山第一位有記載的修道者。
其後,武當山的成了道士們聚集的地方,也成了蜀地首屈一指的道教聖地,香火鼎盛。
轉眼到了唐朝前期,佛道相爭。
佛家善於經營,在最初占儘優勢。道家的生存空間極小。
但皇家不可能允許一家獨大。
唐太宗利用道教祖師老子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為唐王室的祖先,宣稱自己是神仙後裔,推崇道教,道教成為了國教,地位超越了儒教和佛教,居三教之首。
唐貞觀八年,天下大旱,飛蝗遍地。
唐太宗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無果,便把目光投向了千裡之外的道教名山——武當。
武當節度使姚簡奉命求雨。
傳說姚簡在五龍峰遇見了五個儒生,自稱“五氣龍君”,他們說此山是玄武神守護,看姚簡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來相訪,隨後,大雨傾盆而下。
正是這一場及時雨,讓武當山從此威名傳天下。
唐太宗下旨在五龍峰修建五龍觀。
玄武大帝也被奉為水神。
後來的唐朝皇帝越來越誇張。
唐高宗封老子為“玄元皇帝”。
唐玄宗則封老子為“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貞觀年間,武當山成為一個道教跟佛教都在爭搶的風水寶地。
毫無意外的,佛家再一次勝出。
唐肅宗李亨封應詔赴京講經的武當山佛家僧人慧忠為國師。
慧忠借機奏請皇帝在武當山敕建太乙、延昌、香嚴、長壽四座寺廟,各請藏經一部,並還在武當山舉行了隆重的奉迎國師典禮。
到了唐代宗李豫繼位後,繼續支持佛教。
佛教在武當山建有“梵宮”,還在獅子峰開鑿了石窟佛像。
佛教大建梵宮之時,道教這邊卻屋倒人散,大有被佛教擠出武當山的勢頭。
到了唐末,有一位名叫杜光庭道士寫的《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中雖然還將武當山列為道教十大福地中的第九福地,而實際上當時的道教已不能與佛教勢力比肩。
唐末後的五代十國,佛家依舊盛行,道家繼續凋零,一直到北宋天禧二年,道家才重新獲得了一線生機。
北宋天禧二年,皇城汴京的玄武祠旁湧出了一股泉水,泉水帶有甜味,據說生病的人喝了可以治病。
這個吉兆宋真宗非常重視。
於是宋真宗為表達對神靈的感激之心,封玄武為“靈應真君”。
一百年後,宋徽宗即位,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稱是“教主道君皇帝”。
據說,當年宋徽宗一次做夢夢見了“火神”。
然後就有一方士為他圓夢,說要派水神到南方壓陣,才能無憂。
最後就選中了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當山。
宋徽宗在展旗峰下一處背山麵水的風水寶地,為水神玄武建造了紫霄宮,賜額“紫霄元聖宮”,稱其為國家祈福之廷。
紫霄宮建在三層崇台之上,宏偉壯觀,氣勢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