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糧隊是怎麼護糧的,又遇到些什麼危險,遠在千荒山的楊明汐一點也不知道。
幾日後,張大人在清水縣府衙傳喚了楊明汐。
這一次,府衙內多了幾位本地的鄉紳和商戶代表,皆是對商業街之事頗有見解之人。
張大人看著眾人,朗聲道:“今日請諸位前來,是為新商業街新址之事。這位陸夫人,以優良稻種為交換,欲參與討論,大家不妨暢所欲言。”
一位年老的鄉紳率先開口:“這商業街新址,當選在交通便利之處,最好在府城中心,如此貨物運輸方能便捷。”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楊明汐聽後,起身道:“老先生所言極是,但依民婦之見,除了交通,還需考慮周邊人口密度。
若周邊村民稀少,即便交通便利,又有誰來光顧商鋪呢?”
眾人聽了,覺得有理,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又有一位商戶代表說道:“我覺得還得考慮地價,若地價過高,我們商戶難以承受,這商業街也難以繁榮。”
楊明汐接著道:“這一點也至關重要。不過,草民以為,可劃分不同區域,針對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商戶設置不同地價區域,如此既能滿足各類商戶需求,又能合理規劃商業街布局。”
張大人聽著楊明汐的話,暗自點頭,心中對她的見識頗為讚賞。
討論持續了整整一日,眾人各抒己見。
楊明汐的許多觀點新穎且實用,給眾人帶來了新的思路。
最終,張大人綜合各方意見,心中對新商業街新址已有了初步規劃。
事後,張大人單獨留下楊明汐道:“陸夫人今日所言,令本府受益匪淺。
這稻種之事,本府決定與你交換。
待新商業街規劃確定,本府定會先給你過目。”
楊明汐大喜,再次行禮道:“多謝大人信任,民婦定當協助大人,讓新雲府商農皆興。”
於是,楊明汐開始傳授移栽之法。
她先教眾人如何選種,要選那些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稻種。
而後又講了育秧的要點,何時播種、如何控製溫度濕度等。
等到秧苗長到合適的高度,便到了移栽的時候。
楊明汐親自示範,如何起秧、如何插秧,間距多少最為合適。
此後,新雲府按照新的規劃開始籌備新商業街建設,而楊明汐的稻種也在新雲府的田間播撒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商業街日漸繁榮,成為了新雲府的商業中心。
而那耐旱高產的稻種也喜獲豐收,百姓們的生活愈發富足。
楊明汐與張大人的這次交換與合作,也成為了新雲府百姓口中傳頌的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新雲府的發展而努力。
張大人也會換上粗布麻衣,跟著眾人一起下田勞作。
百姓們見知府大人都如此用心,也都鼓足了乾勁。一時間,田間地頭都是忙碌的身影。
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突然遭遇了一場暴雨,剛移栽好的秧苗被衝得七零八落。
眾人皆慌了神,張大人也心急如焚,又找來了楊明汐。
楊明汐卻鎮定自若,她指揮眾人趕緊排水,將被衝倒的秧苗重新扶正、補栽。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在眾人的悉心照料下,稻田裡的秧苗茁壯成長。
到了收獲的季節,隻見那稻穗沉甸甸地低垂著,一片金黃。
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對張大人和楊明汐感恩戴德。
張大人望著這豐收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