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汐則將重心放在農桑之上。
她命人繪製詳細的農桑圖譜,分發到各州縣。
圖譜上不僅有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還有蠶桑養殖的技巧。
同時,她還在京城設立農科院,邀請各地老農和桑女傳授經驗,研究改良種子和種植技術。
在蘇州府,楊明汐發現當地百姓因擔心新作物風險,不願嘗試種植紅薯。
她便與陸錦棠商議,在城郊劃出一片試驗田,親自帶人種植。
三個月後,紅薯大獲豐收,產量遠超稻穀。消息傳開後,百姓紛紛前來求種。
陸錦棠則通過稅收改革籌集資金,在各地修建水利設施。
在淮河沿岸,他主持修建了數十座水閘和堤壩,解決了多年來的水患問題。
每當工程遇到難題,他總是親臨現場,與工匠們一同商討解決方案。
隨著新政推行,南陵國麵貌煥然一新。
街道上商賈往來不絕,市集上貨物琳琅滿目。
百姓家中糧倉充實,新衣上身。在
京城的茶樓酒肆裡,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陸尚書和楊女官的功績。
一日,楊明汐與陸錦棠巡視完京郊農田,在歸途中路過一片桑林。
夕陽的餘暉灑在桑葉上,泛起點點金光。
\"阿汐,你看。\"陸錦棠指著桑林,\"去年這裡還是荒地,如今已是綠意盎然。\"
楊明汐微笑點頭,\"這不過是個開始。待來年,我們還要在西北推廣耐旱作物,在江南興修更多水利。\"
陸錦棠望著她堅定的側臉,心中湧起無限柔情,\"無論前路如何,我都會與你並肩同行。\"
晚風輕拂,桑葉沙沙作響。遠處傳來孩童的嬉笑,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楊明汐與陸錦棠並肩而立,望著這片他們共同守護的土地,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他們知道,南陵國的繁榮之路才剛剛開始,而他們,將繼續攜手前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傳奇。
暮春的雨絲斜斜掠過鳳藻宮的朱紅窗欞,陸錦陌將青瓷茶盞擱在海棠紋漆案上,聽著廊下銅鈴叮咚,指尖無意識摩挲著鎏金護甲。
案頭攤開的宮務奏折裡,夾著內務府呈報的選秀宮娥名單,陸德寧三個字被朱砂筆重重圈住,洇開的墨痕像是要將紙背灼穿。
\"娘娘,長春宮送來了新製的蘇繡屏風。\"女官的聲音驚破寂靜。
陸錦陌望著雨幕中晃動的芭蕉葉,恍惚又回到二十年前的選秀那日。
彼時她也是這般怯生生捧著團扇,在坤寧宮的金磚上跪得膝蓋發麻,卻不知命運早已將她推入不見底的深淵
——從太子良娣到太皇太後,這九重宮闕裡堆積的何止是歲月,更是無數未說出口的遺憾。
而現在,她最疼愛的侄女正重蹈覆轍。
禦書房內,楊明汐將剛謄抄好的奏章整齊碼在紫檀案上,餘光瞥見陸錦棠正俯身研究輿圖,玄色衣擺掃過鎏金獸足爐,帶起一縷龍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