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書生在世人心中,屬於羸弱、腐朽之流,如今隨著這驚世之戰爆發之後,世人對於書生的觀念,徹底改變。
經此一戰,文道也隨之迎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
武道與之文道,雙龍並進。
更有甚者,文道的風頭竟一時蓋過武道之光。
相比起武道的苦修,不少人心中還是更加傾向文道的修煉體係。
畢竟一個戰士,一個法爺,相比起戰士的橫衝直撞,定然還是法爺更勝一籌。
隨著此次內閣一手策劃的驚世之戰,大夏帝朝無人學武的窘境,已然一舉打破。
借此大好時機,大夏帝朝當即傾斜一切資源,用於學府建立之事。
一時之間,數以千計的學府,坐落於九州各地。
意識到另外一條出路的百姓,此刻,對於學府求學之事,已然更加上心。
甚至一些學武沒有天賦之人,在此時也紛紛選擇棄武從文。
而一些天賦超凡者,武文雙全者,亦有不少。
大夏帝朝,已然徹底改變了數年之前,麾下百姓羸弱之局麵。
雖然,文武兩道全民發展時間較短,但效果已然初具規模。
想來,假以時日之後,大夏帝朝的整體實力定然如同春竹一般,節節向上逐漸發展。
當然,隨著全民學武學文,鎮武司的壓力驟然增強,這也是不可避免之事。
麵對此等情形,鎮武司當即從各門派之中,抽調人手,以嚴防九州鬨事之人。
隨著全民學文學武這般持續發展了五年後。
隨著時間的流逝,此時的大夏帝朝人均實力皆已至後天之境。
一些天資超群之人,更是突破大宗師之境。
此等壯舉,一是跟係統當初獎勵的靈氣複蘇有關。
二來,便是大夏帝朝的氣運金龍的作用在內。
而且隨著近些年來,大夏帝朝無私的貢獻丹殿丹方之後,丹藥之流,頓時在九州各地,逐漸發展起來。
隨著諸多丹藥流通於世之後,一些普通的丹藥,哪怕隻是寒門子弟,也可以購買用於武道之中。
此等變化,所以造就了如今大夏帝朝普通百姓的人均強大之處。
與之武道相比,文道的修煉體係還是要稍弱些許。
畢竟,比之武道,可用於文道修煉的丹藥,定然沒有武道的多。
長此以往下來,文道修煉定然要比之武道弱上些許。
但與之相反的是,文道的修煉,定然要比武道修煉,節約極多資源。
對於大夏帝朝這些年發展壯大,夏太歌也是極為滿意。
這些年來,隨著各種事情進入正軌之後,夏太歌已然將眾多事情全部交由內閣全權負責。
除了一些大事件外,夏太歌已然屬於不問世事之狀。
除了偶爾神念探查九州之外,其餘時間,皆處於教導皇子之中。
自第一位皇子誕生之後,言氏苦於皇室血脈羸弱,當即親下懿旨,於整個九州之地,為夏太歌選妃。
隨著言氏懿旨下達整個九州之地後,整個九州各大勢力,皆處於瘋狂之中。
一時之間,各大勢力及家中千金等,被各大家族及宗門紛紛送到大夏京城之中,以待太後挑選。
麵對言氏之舉,夏太歌也隻能無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