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在向葵的挑選下,數名學識淵博的官員被派往長春宮參與道經的編撰,其中有一人名黃裳。
與此同時,趙匡胤出關,命令下達,邊境大軍集結,禦駕親征西夏。
西夏國王收到消息,趕忙求見李元昊,希望太祖能擋住趙匡胤,他好派軍抵抗,雙方兵對兵,將對將。
李元昊看著麵前的曾孫,臉都黑了,他哪裡是趙匡胤的對手。
上次去抵擋慕容龍城,差點被兩拳打死,如今他亦不想麵對曾和慕容龍城交鋒的趙匡胤。
甚至不說趙匡胤,就連他手下的那個太監,李元昊都打不過。
而且還有一個同樣高深莫測的大宋國師逍遙子。
大宋一方擁有五個大宗師,兩個天人,而他呢,僅一人。
就算聯合遼國新晉大宗師蕭峰和大理的段思平也絲毫沒有勝算,更何況不一定能聯合。
“大勢所趨,降吧。”李元昊無奈道。
西夏國王李乾順不甘,勸道:“太爺爺,您不能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啊,同時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您亦是在四麵皆敵的情況下建立了西夏,您不輸趙匡胤,孫兒相信你可以的。”
“我可以個屁。”李元昊氣急敗壞地吼道:“慕容龍城的前車之鑒你忘了嗎?如今大宋聚集如此多的高手,你讓我如何抵擋?”
“主動投降,我李家雖然沒有了皇族身份,但以趙匡胤的性子,保個榮華富貴不難。
但若不投降,那就是全家覆滅的結局,人死了,基業同樣保不住。”
李元昊說完,不容置疑的說道:“你儘快將投降的指令傳達下去,我這就去找趙匡胤詳談。”
李元昊說完,身影已然離開了皇宮,他還年輕,才九十多歲,比趙匡胤小了七十多歲,活下來他說不定還有希望,但若抵抗,趙匡胤鐵定不會放過他這個大宗師。
在李元昊的強勢要求下,西夏降了,軍隊就地解散,大宋軍隊開始入駐各地穩定各方。
大宋近三年來培養的文官亦是隨著命令奔赴各地,先是副手,局勢穩定後,逐步取代上官。
西夏降了,趙匡胤的目光看向了吐蕃,但最終還是作罷。
吐蕃身處高原,條件惡劣,且其上佛教的信仰太過濃重,對佛門的信仰超過對君主。
打是能輕易打下,但想讓其徹底歸心,卻要花費頗多精力,短期難以看見成效。
相比之下,遼國和大理就要好多了,隻要打下,幾年之內大宋國運又會再次迎來增強。
“青雲山……段思平……”趙匡胤昵喃,目光看向青雲山的方向。
一月後,在李元昊的配合下,西夏各地不臣皆被掃除,西夏局勢穩定,趙匡胤飄然離開。
不久,其身影來到青雲山上空。
“向葵剛離開兩個多月,太祖怎麼來了?”青雲有些慌。
張紫陽連忙神識傳音道:“江小友,太祖駕臨,你得做好準備。”
說完,對著段思平鞠了一躬,什麼意思不言而喻。
段思平沒有回話,他距離天人隻差一線,但這一線卻是天壤之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