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之前心中總是有一股急迫之感,似是恐懼死亡,可為何大限來臨又能如此平靜?莫非已然看破了生死?”
聽到段思平的話,江微塵詢問道。
其聲音直達段思平腦海。
“江道友高看我了,若是看破了生死,我又何須逗留於青雲山之上?”段思平有些頹廢的回道。
雖有江微塵釋放意境助他感悟,但他卻還是沒能突破。
他意境領悟雖更深了,但天地似乎在和他比賽,天地之間的靈氣又進一步下降了。
一增一減之下,他相當於沒有進步,他終是沒有比過。
期間他也嘗試去各種名山大川之上突破。
可精氣神剛有聚合為一的趨勢,卻又因為真元吸收少於外散,後繼無力而各自分開。
“那道友為何如此平靜,難道不應該徹底瘋狂嗎?”江微塵不解。
雖然前世死過一次,又和慕容龍城同歸於儘,算是一次,但那都是短時間內傷重。
和段思平這種無病無災,但就是看著自己大限一天天接近有所不同。
前者沒時間想那麼多,後者卻是對精神的一種折磨,這種折磨足以讓人瘋狂。
如此看來,普通人和境界低下者不知壽命大限,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瘋狂若是有用,那我必然瘋狂,可惜無用。”
麵對段思平的回答,江微塵心念一動,問道:“道友大限將至,可否將自己對生死的感悟告知於我?”
他隱隱感覺或許自己能借助段思平的感悟看破生死玄關。
段思平不知江微塵年紀輕輕執著於生死乾什麼,但還是說道:“何謂生、何謂死?在我看來,隻不過是人的兩種存在形態罷了,如陰與陽、枯與榮。
生是一種形態,死亦是一種形態,但生我們知道,因為生時的經曆我們切身體會。
可死這種形態我們卻不知道,因為死後的經曆未知,因為未知,所以恐懼,因為對生有留戀,對死無所知,所以懼死。
若所謂的天庭和地獄真實存在,人們知道死後必上天庭享福,而不是下地獄受罪,想必這世間許多無牽掛的人都能坦然赴死,甚至主動赴死。”
“當然,這是普通人懼死的原因,我之所以不想死,不是因為害怕下地獄,而是因為不甘。
修佛多年,在我選擇沉寂的時候,其實我就已經不懼生死了,當時就算即刻死去,我也無所謂。
因為來到人世走一遭,該經曆的我都經曆了,該體驗的我都體驗了,權勢、美人我都得到了,又放下了,武功也達到了當世頂尖,已然無憾。”
“可如今慕容龍城、逍遙子、趙匡胤這些人一個個突破限製,原本境界差不多的人,一個個突破,唯獨我一人落下,這讓我不甘,若就此死了,豈不留下遺憾?
我不甘,所以我要和他們比一比,我要證明我段思平不比他們差。”
說到這,段思平的聲音突然弱了下來,最後道:“或許,我真的不如他們吧。”
“生是經曆,死亦是經曆……因為對生有留戀,所以懼死……經曆……經曆……”
江微塵不斷昵喃,若是沒有生的經曆、生的概念、生的體會,生和死又有何區彆?都是一樣未知。
念頭一通,心中感悟不斷湧起,最終宛如洪流一般衝破了那個瓶頸。
“所謂生死玄關,一切不過是內心中生死這個固有觀念對心靈的一種桎梏罷了。
蟪蛄不知春秋,其春生夏死或者夏生秋死,何以知四季交替?
我若一開始就不知生死,那又何須看破生死?”
“所謂生死玄關,並不是看淡生死,不在乎活著還是死亡,而是要突破根植於心靈之中,生死這個觀念的固有桎梏。
經曆,知識,固有的觀念都是經驗總結,是捷徑,但同時也是桎梏。
剛出生的嬰兒猶如一張白紙,不知生死為何,所以不戀生亦不懼死。
而從外界認知到了生死,於是變得戀生懼死,於心靈之內形成桎梏。
看破生死玄關,就是擺脫後天認知的影響,讓心靈重歸於空靈之態。”
他一直以來都執著於生死,執著於如何看破生死,反而深陷其中,如今一朝明悟,玄關自破。
而且一朝明悟竟讓他心境大增,若是靈肉合一,心源湧出的心靈之力必然大增。
就是不知道這心靈之力能不能讓自己全天候保持胎息狀態了。
神識掃視,發現段思平久久沒有得到回應,已然落寞向著前院走去。
江微塵神識傳音道:“段道友,青雲道長手中有一枚靈桃,其能延壽五年,是我為你準備的,你可向他討要。”
段思平前行的身體一頓,忽而轉身,“江道友,你所說是真?”
“自然,你服下自然能感覺到壽命延長。”
段思平見江微塵語氣篤定,彎腰拱手道:“江道友,延壽之恩,在下銘記,若是在這期間有需要我效勞之處,還請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