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俗稱玉米,口味甜脆。
原產於美洲大陸,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
據說,玉蜀黍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沒有玉米就不可能形成印第安人的文明。
不僅營養價值較高,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不可或缺的原料。
蜀黍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蜀黍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較好的環境適應性,適合中原地區大麵積種植,也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飼料作物和糧食作物之一。
李北玄看著百餘斤玉米種子,視若珍寶。
立刻讓人找來石友城,交代了種植細節和種植方法。
在這方麵,李北玄是堅決相信石友城的,這小子簡直就是為種地而生。
他相信,石有貞會在不懈努力中,把玉米給種出來。
其餘的種子,李北玄也不知道是什麼,就讓石有貞按照現有的育種法方法試驗一下,能種出來最好,種不出來也不要慌。
下次下南洋,讓劉睿帶著畫匠一道過去,把所能得到的植物物種全都畫下來,並詳細記錄這種植物的生長習性。
默默地走進書房,李北玄取出一張地圖,在遼東和內蒙沿線畫了兩個圈。
“二叔,這兩塊區域是最適合種植玉米的。”李北玄看向馬賓王。
“你怎麼如此確定?”馬賓王不解。
“我看過很多關於水文地理的書籍,裡麵記載了平原地帶和黑土地帶,以及玉蜀黍的生長習性。”李北玄胡亂應對道,“咱們武朝要加把勁兒了,在最短的時間裡,讓安北都護府徹底吞並薛岩陀。同時,也要準備遷徙居民過去開荒種田了。”
“你先和我說說這東西的產量,還有它能不能成為主糧。”
“當然能成為主糧。至於產量的話……”李北玄略微沉思,“大概畝產在五百斤左右吧,這玩意兒吃下去可比土豆頂餓多了。”
李北玄沒敢把上輩子800—1200斤的產量說出來,
歸結起原因是因為後世的玉米都是經過改良的。
原生態的玉米叫作大芻草,是各種玉蜀黍類型的祖先。
上輩子的玉米都是經過馴化後的產物,玉蜀黍這玩意兒的延續全靠人類。
在原生條件下,玉米穗落地之後,果實顆粒會自然生長相互爭奪水分和營養,故而生存下來的玉米產量都不高。
他不確定劉睿帶回來的金蜀黍種子,是不是經過當地土著人工乾預後,脫粒保存下來的,也不確定原株種有沒有和其他野生植物雜交,所以還是保守一點兒比較好。
聽了李北玄的話,馬賓王飯都顧不得吃,立即帶著劉睿回京,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皇帝和內閣。
同時,也很有野心地準備圖謀安北地區和遼東地區了。
還是那句老話,我們中原人隻想著種地,誰阻攔我們種地,我們就把誰種進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