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裡糊塗之間,王崇武和孫啟文就離開了知府衙。
一人手裡一本名冊,上麵詳細記錄著被遷徙百姓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齡、家庭住址以及想要去投靠的親友所在的城鎮等。
二人走在安西城的街道上。
此時,街道上到處都是打包行李的人。
有的在整理衣物,有的在收拾鍋碗瓢盆,還有的在跟鄰居們告彆。
孩子們的哭鬨聲、大人們的歎息聲交織在一起。
竟是讓兩人頭一回生出幾分責任感來。
這次,他們是要跟著高大人,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些事兒了。
他們以前隻跟著高蔚生做溜須拍馬,貪汙受賄的事情。
現在看著百姓們那一張張惶恐無助的臉,心中滿是愧疚與酸澀。
他們曾經隻想著中飽私囊、攀附權貴。
哪裡管過百姓死活?
可如今,形勢逼人。
也逼得他們不得不直麵自己的良心。
他們小節有損,大節無虧,他們也不是實打實的壞人啊!
王、孫二人紅著眼眶,對視了一眼。
“我現在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有的文臣武將,會為了百姓、朝廷、國家,不惜舍生忘死……”
從前他們,隻當這種人是傻子。
這世上哪有不為自己謀私利的人?
身處這官場,每日裡蠅營狗苟,鑽營攀附、撈取好處才是正途。
誰顧得上什麼百姓的苦難、國家的安危。
至於百姓在他們眼裡,不過是能榨出油水的對象。
多征點稅,克扣點賑災糧,都不當回事兒。
可如今真到了這絕境,眼瞅著這些百姓們惶惶不安,拖家帶口,不知明日死活。
二人對視一眼,隻覺得這心裡,就跟被刀紮了似的。
王崇武重重地歎了口氣,目光掃過街邊那些忙碌的身影,眼中滿是不忍。
他們不禁自問,那些曾被他們視作愚蠢的文臣,為了一紙政令能惠及百姓,不惜在朝堂上與權貴據理力爭,哪怕觸怒龍顏、前程儘毀也在所不惜。
那些武將,在沙場上麵對數倍於己的強敵,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屈膝投降。
他們堅守的究竟是什麼?
曾經,王崇武和孫啟文隻覺得這些人迂腐、憨傻。
大好的前程、鮮活的性命,怎可如此輕易舍棄?
名利二字,在他們心中重若泰山,其他皆可拋卻。
然而此刻,身處這安西危城,死亡的陰影沉甸甸地壓下來,百姓們的慘狀真切地映入眼簾,他們混沌的內心竟漸漸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