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子龍這番判斷,屋內氣氛頓時冷了下去。
他們都是錦衣衛的人,都是查案的行家裡手。
在聽完張子龍的這番話後,他們心中第一時間,就明白了一件事。
烈記行貨,並不是下毒的第一案發現場。
畢竟,若是毒源來自這間鋪子,那麼必然會在糕點本體上留下痕跡。
哪怕清理得再乾淨,也不可能滴水不漏。
而現在,糕點本身乾淨得出奇,整個鋪子也未有發現任何投毒用的容器或器具。
甚至連最基礎的毒物殘粉都找不到。
這結果十分明確。
毒,不是在鋪子下的。
也就是說,執失烈的鋪子,雖然賣出了那盒致命糕點。
但真正的投毒行為,至少發生在糕點被買走之後。
查到這裡,案情的方向突然複雜起來。
據查,死者梁卓,是太學貢生。
昨日傍晚,他曾前往烈記行貨購入一盒桂花糕,據說是要送給某青樓女子,想借此表情達意,討好歡心。
但那名女子並未收下糕點。
於是梁卓便提著點心,失望離去。
從鋪子離開到他毒發身亡,前後時間雖不算長,但也有將近四個時辰。
這期間,梁卓曾在南市閒逛,路上也曾借宿一位同窗短暫閒聊。
最後回到自家住處。
三更後突然毒發,很快死於腹痛嘔血。
而這整個時間段裡,梁卓並非全程獨處。
他接觸過人,去過多個地方,也中途休息、吃過東西。
糕點從他手中被反複提起放下,甚至極可能被人動過手腳。
換句話說,那盒致命糕點,並不是在鋪子裡變成致命的。
而是離開鋪子之後,被人悄然動了手腳。
凶手真正動手的地方,很可能是貢生梁卓離開之後的某個節點。
而那名未收糕點的青樓女子、那個讓梁卓借宿的同窗、路上與他有接觸的牙行仆從、以及最終與他同住的仆人、書童,甚至可能包括途中他歇腳的茶館夥計……
每一個,都可能是投毒之人,或者至少,是投毒發生時的在場者。
一時間,屋內氣氛有些沉。
眾人低頭不語,臉上都浮現出相同的表情。
失望。
不是因為查不到毒,而是因為這條線,幾乎是徹底斷了。
畢竟京城那麼大。
梁卓從南市走到太學,再回住處,途中經過的人、事、景,數不勝數。
哪怕隻是四個時辰,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出一個動手腳的人,幾乎不可能。
再說那桂花糕本就是尋常之物。
能攜帶,能分裝,也方便動手。
隻要有人跟在梁卓身邊足夠久、有足夠的接觸時機,再加一點技術和手法,要在中途動手,並不難。
可難的是,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