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鬆齡收到電報的當天,就立刻召集了登萊府裡幾個心腹幕僚,連夜商量對策。
他本就是藍田係的官員,既然公主與定遠伯開口,哪怕前路艱險,也必須把這件事查個明白。
不過,這事兒並不好查。
畢竟士子退考的原因有很多。
或是學風不振,或是家道中落,或是另有隱情都有可能,須得一層層追索。
而且齊王新到封地,齊州上下皆在看他臉色。
若是動作太大,勢必驚動王府。
所以,翟鬆齡雖立刻著手,但也隻能徐圖緩進。
而藍田這邊,李北玄和贏麗質也不急。
畢竟這類調查,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以二人給翟鬆齡拍了電報之後,便擱置不管了。
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到了京城這邊。
……
此時的京城,局勢十分古怪。
因為贏高明自打被贏世民雷霆痛罵之後,整個人幾乎是破罐子破摔起來。
父皇罵?
隨他去。
反正繼位的路,早就被堵死,贏高明索性也不裝模作樣了。
幾乎是明火執仗的開始結交朝臣,拉攏黨羽。
就算贏世民幾次把他叫過去敲打,贏高明也依舊我行我素,甚至下帖子下的更頻繁了。
不過,贏高明雖然想要拉攏人,卻不代表彆人願意被拉攏。
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自然早已看透太子的頹勢,不願與他沾染因果。
像姚簡那般冷眼旁觀的清流不在少數。
更多的士林與勳貴,乾脆明麵上避而不見,甚至連東宮的帖子也不接。
不過,贏高明也不生氣。
朝臣不搭理他,那就不搭理唄。
他接著跟紈絝們玩兒去。
於是,接下來的幾日裡,京城幾乎被東宮的帖子淹沒。
原本大家以為,太子若要拉攏人脈,至少會去尋些有擔當的世子、名門之後,或者是士林裡的俊彥。
可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贏高明下帖的對象,竟不是那些真正有才乾的年輕人。
反而是一幫平日裡橫行街市的紈絝。
而幾乎在一夜之間,東宮成了京城紈絝們新的聚集地。
車馬喧闐,笙歌徹夜,紅袖添香,酒肉不斷。
太子殿下親自作陪,稱兄道弟,甚至與幾個紈絝歃血為盟,場麵一度喧囂至極。
而這些動靜,自然瞞不過朝堂。
起初,許多大臣對太子的頻頻走動,心中還頗有幾分寬慰。
他們覺得,太子這是終於想通了,知道自己之前錯得厲害,如今開始四處走動,廣結人脈,尋求補救。
哪怕他們自己並未搭理太子,但至少太子願意悔過,這終歸是件好事。
可沒想到,僅僅才過了幾日。
太子殿下就徹底原形畢露。
所謂廣結人脈,根本不是去接觸賢能之士,而是去拉攏紈絝敗類。
消息一傳開,不少大臣心中五味雜陳。
表麵上沒人多言,可暗裡,議論不斷。
“太子殿下,原來是裝樣子啊。”
“才幾天,就又露出原形來了。”
“唉……到底不中用。”
這種議論,並非出於惡意。
事實上,許多朝臣哪怕不願支持太子,也並不願意見到他自甘墮落。
畢竟,儲君是國本。
若真有救,誰不願意看到他能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