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士偷偷找到和張強關係不錯的孫院士,旁敲側擊地問道:
“老孫啊,張強他們最近到底在忙啥呢?每天早出晚歸的,真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孫院士神秘地一笑,說道:“老李,你彆打聽,去了你就知道了。”
李院士更加好奇了,心裡像被貓爪子撓著一樣,癢癢的。
在這一個多月裡,張強等人的變化也逐漸顯現出來。
他們在學術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更加新穎獨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讓眾人刮目相看。
而這一切,更加深了其他院士的好奇和疑惑。
趙軍就是其中一個質疑他們的人,他是龍科院中一位備受尊崇的院士,他在航天領域造詣頗深,是當之無愧的專家。
他曾主導過多項重要的航天科研項目,取得了一係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對於張強等人每天早出晚歸地前往三裡屯職業技術學院,趙軍很是不屑。
“裝模作樣,一群大專學生再天才,沒有試驗場地也隻是紙上談兵而已。”
他輕蔑地說道,眼神中充滿了質疑。
然而,就在他對此嗤之以鼻之時,很快其他院士收集的情報出來了。
“趙院士,您知道嗎?張強他們在那邊參與了一係列前沿的科研項目,而且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一位院士急切地說道。
“哼,能有什麼實質性進展?不過是些小打小鬨罷了。”趙軍依舊不以為然。
另一位院士接著說:“據說他們在新型材料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這種材料可能會極大地提升航天器的性能。”
趙軍皺了皺眉頭,心中開始有了一絲動搖,但嘴上還是強硬地說:
“這也不能說明什麼,也許隻是運氣好罷了。”
可隨著越來越多的情報傳來,趙軍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他開始意識到,或許自己的輕視是錯誤的。
那些原本他認為隻是紙上談兵的大專學生,在齊言老師的指導下,竟然真的做出了讓他都不得不重視的成果。
比如在國防科技領域,張強他們成功地優化了武器的動力係統,使其性能大幅提升。
原本在能量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方麵一直存在的難題,被他們巧妙地運用一種全新的物理原理加以解決。
這種原理的發現和應用,不僅提高了武器的射程和精準度,還極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為國防力量的提升帶來了巨大的潛力。
還有在植物雜交領域,他們找到了一種創新的雜交方法,成功培育出了一種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高產農作物。
這種農作物具有強大的抗病蟲害能力,並且對乾旱、鹽堿等惡劣條件具有極高的耐受性。
此前,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環境適應性一直是困擾學界的難題,如今竟然被他們一舉攻克。
這些情報在龍科院中迅速傳播,讓那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院士們瞠目結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
“這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有如此驚人的成果!”
一位院士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道,手中拿著的情報資料都在微微顫抖。
喜歡人在大專,帶著學生開發可控核聚變!請大家收藏:人在大專,帶著學生開發可控核聚變!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