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商城換寶庫,1:1.5_逆修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逆修人生 > 第136章 商城換寶庫,1:1.5

第136章 商城換寶庫,1:1.5(1 / 1)

老太太的突然消失,著實讓客廳裡的兩個小丫鬟嚇了一跳。

因為這兩個小丫鬟是姥姥的貼身丫鬟,也屬於心腹,所以寧夏沒有避諱她們倆。

自然,她們也知道寧夏會製符的事情,因為上次給姥姥那一打符籙時,她們也是在場的,但是,這次卻有不同,因為她們在五百米內已經感受不到主母的氣息。

大約過了十個呼吸的時間,在兩個小丫鬟還沒做出任何反應時,老太太已經飛了回來,當寧夏看到飛行的姥姥,心裡瞬間閃現出一個字——‘羨慕’!

在寧夏剛到都城不久就曾請教過姥姥關於飛行的問題,姥姥當時也給他解釋過,即使到了金丹境中期,體力慢慢擁有了那口先天之炁,但是飛行依然很耗費能量,所以金丹境中期的姥姥最遠隻能飛行30公裡。

此時老太太已經回到客廳,她略顯激動的拉著寧夏的手問道,“外孫,你這是,千米的遁符?”

是的,老太太表現的很激動,隻因那五百米的遁符都屬於寶貝級彆,更何況這種千米的啦。

寧夏顯擺道,“是啊姥姥,我昨晚才成功的,一共做出來四張,剛才給了夏叔和我師傅各一張,他倆去偵查敵情了,剩下這兩張送給姥姥玩。”

姥姥假裝生氣,“還拿來玩,這麼寶貴的千米遁符,你剛才就讓我給浪費了一張。”

寧夏不服氣的說道,“切,千米遁符算什麼,我還想研究五千米甚至萬米的遁符呢,隻不過我手頭上沒有所需的材料罷了,尤其是那萬米遁符,還需要刻畫小型傳送陣,確實麻煩一些。”

姥姥楞在一旁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以前她有張500米的遁符那就是寶貝,可是現在,他這個外孫拿著千米的遁符也隻是當玩具玩。

甚至還要研究萬米的遁符,聽那語氣好像有材料的話也不是不能做出來。

寧夏看到老太太不說話,小聲問道,“姥姥,您能給二舅說一聲嗎?賞我點材料,我這幾天抓緊研究下高級遁符,我腦袋裡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路,但是手裡又沒材料,心裡癢癢的難受。”

老太太聽完,大手一揮,“不用給他說,咱們夏府的寶庫不比國庫的小,一會姥姥帶你去挑,需要什麼隨便拿。”

聽到姥姥的承諾,寧夏的眼睛直冒綠光。

寧夏會製作高級遁符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寧夏從聊天商城兌換的《符籙基礎大全》,上麵的知識可是很全的,不然怎麼叫大全。

心急的老太太立刻帶著寧夏去往夏府的寶庫,路上,寧夏腦子裡也羅列出需要的材料,並一一報給了姥姥。

姥姥聽完後,點了點頭。

寧夏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姥姥,雖然高級遁符的材料隻需要這七種,但是這七種都比較罕見。”

寧夏的意思很明確,他擔心夏府的寶庫內找不全這些東西。

聽到寧夏的話,姥姥笑了笑,隨後驕傲的對寧夏說,“咱們夏府屹立夏國幾萬年,積累的寶物絕對是可以稱得上:隻要夏國出現過,夏府的寶庫裡就能找到”。

雖然姥姥從剛剛就給寧夏說過,他們夏府的寶庫可以媲美夏國的寶庫,但是寧夏並沒有當真,畢竟一家之寶如何能跟一國之寶抗衡,不過在姥姥說出夏府屹立夏國幾萬年之後,寧夏又覺得也不是沒有可能。

直到寧夏真正進到寶庫的瞬間,那一眼看不到頭的置物架,以及每個置物架上都擺放著滿滿當當的物品,甚至每一樣都堪稱寶物!

寧夏信了,原來夏家才是夏國的真正底蘊!

此時的寧夏不僅相信了姥姥說的話,更是驚訝不已,同時,這份驚訝讓已經到達大乘境後期的寧夏還漲了15點的驚度值,這可是很不容易的。

甚至小聊都在識海裡現了個身,誇了句,“很壯觀。”

聽到小聊說話,把寧夏從驚訝中拉了回來,他才想起此次來寶庫的目的,而剛剛還在一旁姥姥已經開始給他去尋找那七種材料了。

這七種材料有刻畫符籙的載體,有畫符的原料,有刻畫陣法的催動劑。

寧夏心裡雖然在驚訝夏府寶庫的齊全,但是思考並沒有停止,他剛剛產生了要改變符籙載體的想法,因為《符籙基礎大全》上介紹的萬米遁符所需要的載體居然也是個寶物,弄得寧夏都覺得即使做出來萬米符籙,他都不一定舍得用,還是畫在符紙上比較省錢。

花費了大約十分鐘,姥姥返回到這裡,手裡拿著寧夏所需要的那七種材料。

寧夏驚訝的說道,“姥姥,這麼大的地方,您這麼快就找齊了?您這記性真好。”

確實要是按這個空間的麵積來說,姥姥用的時間應該是很少的,就如同讓你在國家圖書館找幾本書,你即使知道大概位置,也需要找很久很久的。

姥姥聽到寧夏說的,對他笑了笑但是並沒有回答,隨後把七種材料遞到寧夏的手中。

出去時,寧夏一直看著手裡的材料,腦袋裡想著萬米遁符的製作方法,對沿途的各種寶物表現的不屑一顧,寧夏的這種態度讓姥姥對自己這個外孫更是高看了一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餓殍:瓊華傳 重生蚊子,肆虐小日子! 紅樓之勝天半子 逆天神妃至上 氣域傳說之戰神再起 重生之得意人生 穿越武俠,開局獲得降龍十八掌 真千金讀心後,傅少他自我攻略了 天下無敵! 我在星際學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