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
在一個名叫綠林鎮的地方,住著一位名叫李老爺的富商。李老爺家財萬貫,在鎮上擁有最大的店鋪和最豪華的住宅。他為人精明,善於算計,但也因此落下了出爾反爾的名聲。
這一年,綠林鎮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鎮長大人憂心忡忡,為了幫助百姓度過難關,他決定組織一次慈善募捐活動,並親自拜訪李老爺,希望他能慷慨解囊。
李老爺聽聞鎮長大人的來意後,皺著眉頭,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說:“鎮長大人啊,您也知道,我這生意雖然看起來風光,實則最近資金周轉也頗為困難。店鋪的貨物積壓,外麵的欠款又收不回來,我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鎮長大人看著李老爺,誠懇地說:“李老爺,您是咱們鎮的大戶,您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全鎮百姓的生死存亡。您哪怕隻捐出一點,也能給大家帶來希望啊。”
李老爺沉思片刻,然後歎了口氣說:“鎮長大人,看在您親自登門的份上,我就儘力而為吧。我先捐出一百兩銀子,不過這已經是我能拿出的極限了。”
鎮長大人一聽,雖然覺得一百兩銀子對於李老爺來說不算多,但有總比沒有好,便感激地說:“李老爺,您的善舉全鎮百姓都會銘記於心的。”
然而,當鎮長大人離開後,李老爺的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他心想:“這一百兩銀子可不能就這麼輕易地捐出去,得想個辦法把它賺回來。”
於是,李老爺心生一計。他找到鎮上的木匠師傅,讓他打造了一批精美的木盒。然後,他又吩咐仆人去收集一些普通的石頭,將石頭放進木盒裡,包裝得十分精美。
接著,李老爺在鎮上張貼告示,宣稱自己為了幫助百姓,特意從遠方采購了一批珍貴的“靈驗寶石”。這些“寶石”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夠保佑佩戴者平安健康、財源廣進。但由於數量有限,每個“寶石”售價五十兩銀子,所得款項將全部用於賑災。
百姓們看到告示後,雖然心中有些疑慮,但想到李老爺平時雖然精明,但畢竟是在為賑災做事情,而且大家都渴望能得到一些好運,於是紛紛前來購買。
很快,李老爺的“寶石”就銷售一空,他不僅收回了原本承諾捐贈的一百兩銀子,還額外賺了一大筆錢。
鎮長大人得知此事後,十分氣憤。他找到李老爺,質問道:“李老爺,您怎麼能如此出爾反爾?您之前承諾的捐款,竟然用這種欺騙百姓的方式來應付,您的良心何在?”
李老爺卻不以為然地說:“鎮長大人,我這也是為了給百姓們更多的幫助啊。這些‘寶石’雖然不是真正的寶石,但它們能給百姓們帶來心理上的安慰,這難道不是一種幫助嗎?而且,我也沒有說這些一定是真正的寶石,是百姓們自己願意購買的,我何錯之有?”
鎮長大人被李老爺的強詞奪理氣得說不出話來,他深知與李老爺這樣的人講道理是講不通的,隻能無奈地離開。
這件事情過後,李老爺並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他看到鎮上的鹽商因為旱災導致鹽價上漲,利潤豐厚,便也想涉足鹽業。
他找到鹽商們,假惺惺地說:“各位同行啊,如今旱災嚴重,咱們不能隻想著自己賺錢。我打算和大家一起合作,降低鹽價,讓百姓們都能買得起鹽。”
鹽商們雖然對李老爺的為人有所耳聞,但看到他如此“大義凜然”,也有些心動。經過一番商討,他們決定與李老爺合作,共同製定一個合理的鹽價。
然而,當李老爺掌握了鹽業的部分經營權後,他卻偷偷地囤積了大量的鹽,然後指使手下的人在市場上散布謠言,說鹽的產量將會越來越少,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百姓們聽到謠言後,紛紛恐慌起來,開始搶購食鹽。李老爺趁機將囤積的鹽高價賣出,又賺了一筆巨額財富。
鹽商們發現自己被李老爺欺騙後,十分憤怒,他們聯合起來向鎮長大人告狀。鎮長大人再次找到李老爺,嚴厲地說:“李老爺,您之前承諾與鹽商合作降低鹽價,現在卻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您這是嚴重違背商業道德和誠信的行為。如果您再不改正,我將不得不采取措施了。”
李老爺看到鎮長大人這次動了真格,心中有些害怕,但他仍然試圖為自己辯解:“鎮長大人,這都是市場供求關係導致的。我也是順應市場變化,而且我這麼做也是為了給鎮上增加稅收啊。”
鎮長大人不再聽他的狡辯,他決定對李老爺進行處罰,沒收他非法所得的一部分財產,並責令他將這些錢用於賑災和改善百姓生活。
李老爺雖然心中不情願,但在鎮長大人的強硬態度下,也隻能照辦。經過這次打擊,李老爺的名聲變得更加臭名昭著,鎮上的百姓們都對他避而遠之。
但是,李老爺並沒有因此而吸取教訓。他依然在尋找機會,想要重新恢複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