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和曹參對坐於茶樓雅間,窗外是鹹陽城熙熙攘攘的喧鬨,屋內卻是一片靜謐。
兩人麵前的茶水早已涼透,心思卻都沉浸在對大秦新政的探討中。
“這紙張當真是神奇,輕便易攜,書寫流暢,若是能普及開來,天下學子,怕是要感激陛下恩德了。”陳平摩挲著手中薄如蟬翼的紙張,眼中滿是驚歎。
曹參端起茶杯,卻發現早已空空如也,便放下茶杯,笑道:“何止是紙張,那水泥路,平整堅實,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還有那‘格物致知’之學,聽聞皇家學堂也會教授,當真是前所未聞。”
陳平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敬佩,“是啊,這些成就,任何一項都足以讓一位君主名垂青史,而陛下卻在短短數年間,接連推出,當真是天命所歸。”
“不僅如此,三大軍團大破匈奴,斬殺其首領,使得邊關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曹參想起邊關的安定,心中也是一陣感慨,“如此功績,當真是前無古人。”
陳平放下手中的紙張,目光深邃,“是啊,我原本以為大秦風雨飄搖,隨時都有傾覆之危,故而遲遲不肯入仕,如今看來,是我目光短淺了。”
曹參苦笑一聲,“誰不是呢?如今大秦中興之勢已成,若再不入仕,恐怕連湯都喝不上了。”他頓了頓,又道:“你我二人,在家鄉也算得上是名士,如今與天下才子一同響應求賢令,說起來,倒有些自降身份了。”
陳平哈哈一笑,“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區區虛名,又算得了什麼?”
兩人相視一笑,心中都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這段時間的相處,讓他們愈發覺得彼此意氣相投,甚至隱隱有了結為異姓兄弟的想法。
“對了,你覺得這次大閱兵,陛下是何用意?”曹參突然問道。
陳平不做猶豫,緩緩說道:“表麵上是彰顯大秦軍威,震懾宵小,但我覺得,陛下真正的目的,恐怕還是為了選拔人才。”
“淺顯易懂啊”曹參評價了一句。
“對啊,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哪個不是心高氣傲之輩?若沒有足夠的實力,如何讓他們心服口服?陛下此舉,既是展示大秦的強大,也是在考驗我等。”陳平分析道。
曹參隨口說道:“除此之外,隱藏在暗處的一些勢力,怕是也要坐不住了。”
說罷,他笑了一聲,陳平也是一笑。
兩人曾經又何曾不是躲在暗中之人呢,隻是如今兩人都做出了選擇。
他們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從大秦新政聊到天下大勢,又從天下大勢聊到人生理想,不知不覺間,已是日上三竿。
就在兩人談興正濃之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陳平和曹參默契地停了下來,目光同時看向門口。
隻見一群年輕學子,正站在門外,臉上帶著恭敬之色。
這些學子,正是響應求賢令而來的天下才子。
他們早就聽聞陳平和曹參的大名,今日終於鼓起勇氣,前來拜訪。
看到陳平和曹參停下交談,學子們仿佛收到了某種信號,齊齊拱手行禮,異口同聲道:“見過兩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