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很想用無儘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可考場的時間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情地逼近。
雖然他們並不知道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什麼。
沙漏裡的細沙,像是催命的音符,每流逝一粒,都敲打在考生們的心頭。
“這時間...也太快了吧...”一個考生猛地抬頭,看著那已經所剩無幾的沙漏,臉色煞白。他手中的筆,還停留在試卷上,隻寫了寥寥幾個字。
“不行!不能放棄!”另一個考生緊咬牙關,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飛快地轉動著筆杆,試圖在最後的時刻,寫出點什麼。
當然,雖然已經到了臨門一腳,可總有些人缺乏那臨門一腳的勇氣,選擇繳械投降。
他們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筆,眼神黯淡,像是鬥敗的公雞。
“唉,罷了罷了...”一個考生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這題目...不是我等凡人能答的...”
“與其寫出‘大逆不道’之言,不如...明哲保身...”另一個考生自我安慰道。
他甚至還覺得自己挺聰明,躲過了一場“劫難”。
稍微有點膽子的,則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開始在試卷上“自由發揮”。
他們不敢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旁敲側擊,引經據典,試圖用“春秋筆法”,把自己的觀點,隱藏在字裡行間。
“這...這寫的是什麼玩意兒?”一個負責收卷的小吏,看著一份試卷,眉頭緊鎖。
他感覺自己像是在看天書,每個字都認識,可連在一起,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嘿,這算好的了!”另一個小吏湊過來,指著另一份試卷說道,“你看看這份,簡直就是‘鬼畫符’!這考生...莫不是在夢遊?”
而那些真正“膽大包天”的考生,則開始在試卷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他們或慷慨激昂,痛陳“民貴君輕”的道理。
或引經據典,論證“君權神授”的合法性。
“這...這簡直就是...‘百家爭鳴’啊!”一個負責整理試卷的官員,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試卷,忍不住感歎道。
他感覺自己像是在看一部“史書”,裡麵寫滿了各種各樣的“治國方略”。
這時候,考生之間的差距,就像是鴻溝一樣,清晰地顯現出來。
並不是滿腹經綸就能平步青雲,尤其是在大秦這相對公平的官場環境下,更需要的是膽識,是應變,是那種“揣摩上意”的本事。
“唉,可惜了...”一個老學究看著一份文采斐然,卻空空如也的試卷,惋惜地搖了搖頭,“這考生,才華是有的,可惜少了點‘靈氣’”
“是啊,這官場可不是光靠讀書就能混得開的。”另一個官員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還得有‘眼力勁兒’。”
嬴啟自然不需要那些隻會“吟詩作對”的“花瓶”,他要的是能做事,敢做事,會做事的“實乾家”。
所以,才出了這麼一道看似“送命”,實則“篩選”的題目。
膽子小的,直接嚇破了膽,哪還敢提筆?
能力不足的,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個所以然,隻能乾瞪眼。
應變能力差的,更是被這題目繞得暈頭轉向,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