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輝坐在沙發上,手上夾著煙,靜靜的聽劉燕介紹霍氏集團創始人的閱曆。
霍繼國,1957年出生,1976年應征入伍,年僅19歲。
1979年入黨,1986年參加了中越自衛反擊戰,並且參與了那次足以載入史冊的著名戰役:“黑豹行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對越自衛反擊其實並不是隻又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28天的“閃電戰“。
從1979年開始,一直到1993年3月31日,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和中越兩國關係的逐步改善,這場持續了14年的戰爭才最終畫上了句號···
1979年2月,越南突然對中國發動了襲擊。
但是,在英勇的解放軍戰士的反擊下,越南軍隊很快就被打敗,一度被逼到了首都河內郊外。
中國一直堅持友好的大國外交政策,因此在達到戰略目的後,就撤軍回國,並沒有為難越南。
然而,越南方麵卻得寸進尺,繼續在中越邊境挑釁中國的國家安全。
在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大規模戰爭結束後,越南方麵在邊境地區大量布置戰鬥工事,試圖與解放軍形成對峙格局,繼續威脅中國的邊境安全。
為了消除越南方麵的軍事威脅並打擊其囂張氣焰,解放軍開始逐一攻克越南軍事據點的行動。
同時,我軍高層也認識到實戰是鍛煉軍隊綜合能力的大學堂,因此開始安排全國各軍區輪流負責執行對越南方麵的軍事行動。
1986年,霍繼國服役的某州軍區接管了中越邊境的防務任務。
軍區領導高瞻遠矚的認識到,中越邊境地形以高原山林為主,不適合大規模軍事行動,但更適合小規模突擊隊式的軍事打擊。
當時,越方占領了邊境的167高地,逐步形成了以167高地為核心的軍事據點,並部署了大量遠程火炮,炮火射程能夠覆蓋中國邊境城市。
為了消除這根刺,軍區領導決定選拔一批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士兵,組成突擊隊,出人意料地奪取了167製高點。
這次軍事行動的代號為“黑豹行動”。
在某州軍區內,正好有一支以突襲為主要作戰方式的王牌部隊。
即47軍139師的417團。
這個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戰時期的八路軍120師一部,被譽為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夜老虎團”。
因此,奪取167高地的任務便落在了417團的肩上。
團領導從2營4連中選拔出88名特戰隊員,組建了一支敢死隊。
為了讓突擊隊員們熟悉和適應對越作戰的環境和條件,團領導特彆安排他們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集訓,以提高他們在山地和樹林中的潛伏作戰能力。
1987年1月7日淩晨,一支由31名敢死隊員組成的突擊隊在隊長郭繼額的帶領下,來到了167高地附近。
他們借助夜色的掩護,行動輕巧,沒有被越軍發現,隨後潛伏在高地附近,等待首長的號令,準備一舉奪下167高地。
等待的時間對於戰士們來說是漫長而煎熬的,因為他們潛伏在山林裡,周圍到處都是有毒的蟲蛇,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咬傷,甚至喪命。
因此,他們隻能默默地等待行動的開始,希望早日完成任務。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越南軍隊竟然提前開始了對高地前方山林的炮火轟擊,炮彈像雨點一樣密集地落在戰士們潛伏的區域內。
在這場猛烈的炮火下,戰士郗文華烈士不幸被炸身亡,而董永安和李秋平也遭受了重傷。
由於離敵人的陣地非常近,董永安和李秋平雖然身負重傷,但他們不敢發出一絲聲響,隻能默默地忍受著痛苦。
周圍的戰士們想過來幫助他們包紮傷口,但由於炮火點燃了山林,火光照映下,任何一點人影閃動都可能會被敵人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會暴露整個部隊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