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油溫度已經上升到了160攝氏度,分批將土豆絲倒進鍋中炸熟,差不多花了每次差不多進行80秒左右的油炸,將土豆絲炸至淡金色立即撈出,用廚房紙吸取表麵殘留的油。
沈墨對評分倒是不太在乎,此時就湊在才波朝陽的麵前觀察著他的菜品,看著出鍋的土豆絲,沈墨覺得這個似乎不應該叫薯條。
才波朝陽將土豆切得比做酸辣土豆絲時還要細,所以沈墨覺得這個應該叫土豆鬆更合適一些。
將土豆全都炸好洗油,撒上鹽和煙熏過的辣椒粉,所有的食材都準備完畢了。
拿過盤子,用慕斯圈將燴飯壓成圓柱體,頂部用噴槍炙烤出輕微的焦層,頂上鋪焦糖洋蔥,米飯周圍擺一圈油炸土豆鬆,淋上一些鬆露醬汁,隨後將撕得細碎的蒔蘿葉撒在整到菜品之上。
“原本按照我的預定菜譜,這最後一步是用液氮極速冷凍蒔蘿葉,直接拍碎在菜品上方,視覺效果遠勝於現在。”才波朝陽一邊上菜,一邊竟然主動給沈墨解釋起了這道菜,“但我想,熱騰騰的米飯是這道菜的核心,一切都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用冰冷的蒔蘿葉可能會影響到風味。”
沈墨點頭,自顧自端過了一盤飯,按照西餐直白的命名方式,這道菜應該叫德式香腸燴飯配焦糖洋蔥及脆皮土豆鬆。
先夾起一些土豆鬆,這玩意一看就合沈墨的胃口,入口哢嚓一聲,如同咬住了深秋的落葉。
土豆鬆的核心風味來自油炸後土豆絲本身的澱粉焦化反應,表麵形成金黃酥脆的硬殼,內部保留少量鬆軟質地。鹽的加入強化了土豆的天然清甜,同時帶來直接的鹹鮮感,類似薯片但更輕盈。
這種煙熏紅椒粉應該是來自西班牙,沈墨以前研究海鮮飯是曾經研究過各種辣椒粉,對這種粉還算有些印象,獨特的煙熏氣息,是木材燃燒的炭火氣息滲透土豆絲,類似慢熏培乾的木質香,與油炸的焦香形成呼應,辣度較低,但帶有乾燥辣椒的微辛和甜感,很好得平衡了油炸的油膩感。
這絕對是個下酒的絕佳小吃,甚至平時淡口拿來吃,代替辣條當作零食也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
土豆絲切得極細,油炸後呈現類似金絲的質地,咬合時發出清晰的碎裂聲,鹽粒和紅椒粉顆粒在口腔中短暫停留,增強味覺層次,油炸過程中土豆吸收少量油脂,與煙熏紅椒粉的辛香混合後,餘味帶有類似堅果的烘烤香氣。
舀了一勺米飯送入口中,沈墨這才發現自己好像是忽略了某個步驟,明明之前在菜品頂上淋得那一點鬆露醬,應該不會為這道菜帶來這麼濃鬱的黑鬆露香味,應該是在關火之後在米飯裡拌入了黑鬆露醬和淡奶油,利用鍋裡的餘溫加熱使風味充分滲透。
煎過的德式香腸,表麵焦脆,溢出煙熏木頭和黑胡椒的辛香,內部的粗絞肉粒彈牙多汁,帶一絲發酵後的微酸。
米粒吸飽了高湯,外層軟糯,中心略帶硬芯,黑鬆露碎摻在飯裡,散發出潮濕的菌菇氣息,混著奶油的綿密感,整體來說口感介於意式燴飯和中式煲仔飯之間。
洋蔥經黃油慢火煎至琥珀色,糖分深度焦化後釋放出蜂蜜般的甜香,邊緣微脆,中心保留洋蔥的纖維柔韌,中和香腸的鹹鮮與鬆露的濃烈。
不知不覺間,一盤米飯已經下肚,最後一口咽下時,喉嚨殘留著鬆露的土腥回甘和香腸的煙熏餘韻,盤底剩下的幾根土豆鬆沾了醬汁,鹹味更重,忍不住想再夾一筷子。
德式的香腸,意式的燴飯,西班牙的調料,法蘭西的高湯,共同組合成了盤中的這道菜,竟然意外融合得相當不錯。
幾位評委也是吃得陶醉,畢竟為了打分標準的統一性,前後兩道菜都是由這幾位評委進行品嘗的,也是引得周圍眾人的羨慕不已。
回過神來之後,其中有幾位評委已經毫不猶豫將手按向了滿分的評價,他們畢竟隻是現場抽取到的幸運觀眾,並沒有那麼專業的菜品品嘗經驗。
不過在看到自己剛才已經給出了滿分評價的第一道菜,好幾個人都停下了打分的手,這道菜在他們心裡確實達到了滿分的水平,但是和之前那道菜相比,真的能達到滿分的水平嗎?
“你看,我就說吧,那個叫沈墨的小夥子的菜在我看來就是滿分,這打分沒有絲毫壓力啊!”之前還和彆人爭論的老大爺,此時卻是毫不猶豫,給才波朝陽的菜品扣了一分,“老啦,就喜歡吃點湯湯水水的菜。”
“你這不是純靠個人喜好在打分嘛,我們要理性客觀。”旁邊剛才就強調要適當給沈墨壓分的年輕人還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麼,你年輕人就不喜歡那道湯菜了。”大爺斜眼瞥了他一眼,卻恰好看到和沈墨的菜相比,這年輕人同樣給才波朝陽扣了一分。
“我這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年輕人梗著脖子辯解道,同時看向了場中的兩位廚師,卻驚訝得發現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離開了現場。
主持人似乎是知道兩個人是什麼時候離開的,所以並不感到奇怪,依舊推進著流程,請了其中幾位評委對兩人的菜品進行了點評。
其實大家的點評都大同小異,就是兩道菜都很好吃,但是說不清道不明,就是感覺沈墨的菜好像更勝一籌。
最後的結果也是類似,九位評委,沈墨的菜品拿到了85分,而才波朝陽隻拿到了81分,差距雖然不大,但依舊是勝負已分。
“他們倆乾什麼去了啊?”站在場邊的中村薊自然是看到了兩位廚師是什麼時候離開場地的。
城一郎卻是老神在在,絲毫不擔心的樣子:“除了你,沈墨也是朝陽的心結之一,讓他們年輕人之間聊聊吧,放心,沈墨比你成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