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二道菜時,沈墨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倒不是因為菜品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上菜的節奏並沒有把握得很好。
第一道菜,那道所謂【漣漪】,實際上就是一口的量,開個胃,起到一個激活味蕾的作用,如果是沈墨來上菜的話,哪怕第一道菜都已經做好了,也會稍微拖兩分鐘再上,給後續菜品賺來一些時間。
這涉及到一些食客的心理學問題,在上菜之前的等待,和兩道菜之間的等待,食客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在上菜之前食客們肯定是會更有耐心一些的。
不過當沈墨看清楚這道菜之後,他也就大致理解了,這家店除了中式法餐這一個招牌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分子料理,而耗時,確實是分子料理的一個問題。
前菜是一個深灰色的啞光瓷盤,盤中央是一小片覆蓋著雪白鬆露泡沫的“雪地”,泡沫下若隱若現的是細膩柔滑的鴨肝慕斯,“雪地”邊緣,散落著幾塊烤得焦糖色、形似枯枝的煙熏鴨頸肉脆片,以及幾顆如露珠般晶瑩的梅子啫喱球,在盤底還淋有極細的、深棕色的秘製醬油焦糖醬線條。
用叉子將鴨肝慕斯和鬆露泡沫一起挖起,十分輕盈的似乎感受不到重量,送入口中後絲滑冰涼的鴨肝慕斯帶著豐腴脂香,被鬆露泡沫的濃鬱菌香和森林氣息包裹。
煙熏鴨頸脆片帶來濃鬱的熏香和令人愉悅的嘎嘣脆口感,而梅子啫喱的酸甜瞬間點亮味蕾,完美解決了剛才鴨肝有些油膩的風味,醬油焦糖醬則提供了深邃的鹹甜鮮底味,將鴨肝的肥美、鬆露的野性、梅子的靈動奇妙地串聯起來。
一時之間沈墨有些沒太反應過來這道菜究竟靈感來自哪道中餐,不過底下那鹹甜的醬汁倒確實有些蘇幫菜的風味。
接下來的就是今天的重點,主菜了,沈墨選擇了一道龍蝦,他發現自己出了趟國,還沒怎麼吃過龍蝦呢,果斷點了一道龍蝦尾。
這是一個寬口、淺底的啞光白色大圓盤,中間就是這道菜的主角,煎至完美金棕色、表麵有細微焦糖化格紋的頂級藍龍蝦尾,肉質飽滿誘人。
龍蝦旁是幾小簇形態各異的“石塊”,這是用黑鬆露碎和烤榛子碎混合壓製成的小塊,這也是為了迎合這道菜【山海相逢】的名字。
盤底鋪著一層如絲絨般細膩的煙熏茄子泥,用花椒油和藤椒提取物調製的淡綠色醬汁,輕柔地覆蓋在龍蝦部分區域,並點綴幾粒鮮紅的枸杞,最後,幾根纖細的油炸藜麥苗和可食用嫩竹葉斜倚其上,作為配菜,同時提供了增添生機的效果。
藍龍蝦尾肉質緊實彈牙,帶著海洋的純淨鮮甜,表麵微焦的香氣與底下煙熏茄子泥的深沉熏香、泥土芬芳形成呼應,硬說的話還真能嘗出一些“山”與“海”的味道。
青花椒醬汁帶來清新又極具穿透力的麻香,並非霸道的辣,而是如清風拂過山澗般的麻感,激活味蕾,與龍蝦的鮮甜碰撞出與眾不同的風味。
鬆露榛子“山石”提供酥脆口感和堅果油脂香,而枸杞的微甜和嫩葉的清新平衡了整體的濃鬱,這道菜沈墨覺得就沒有什麼原型了,所以風味上雖然簡單了一些,但是由於食材的優秀,也是十分美味的一道菜。
接下來上的湯被裝在了一個透明玻璃小碗或淺碟,內盛清澈見底、微帶淡金色的冷萃高山雲霧茶湯。
當然了,這不可能是純粹的茶湯,沈墨嘗了一口,應該是在海鮮高湯,不過在煮湯時加入了茶葉,給湯底帶來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清新與微微的苦味。
湯中沉浮著幾顆剔透如冰的手工蓴菜凍,包裹著微小的蓮子芯,以及兩三片薄切、醃製過的白玉蘿卜,卷成小卷,露出中心一點山楂醬的紅,碗底鋪著幾顆光滑的黑色“鵝卵石”,當然不是真的石頭,而是用可食用,可能是黑芝麻和黑糯米炸製成的小團子,吸取了飽滿的湯汁。
冰涼清冽的茶湯帶著高山雲霧的清雅茶香和回甘,瞬間洗滌之前主菜的濃鬱,蓴菜凍滑溜q彈,內裡鮮嫩的蓮子芯帶來一絲清苦回甘。
白玉蘿卜卷清脆爽口,內裡的山楂醬酸甜味點到為止,並沒有喧賓奪主,而可食用的“鵝卵石”提供咀嚼趣味和穀物與芝麻香。
這道菜宛如一股清泉,清口、生津、靜心,為最後的甜點做準備。
那是一個深灰色的圓形平盤,模擬夜色,盤中央是一輪“滿月”,一個光滑圓潤的桂花奶凍慕斯球,表麵淋著如月光般柔和的焦糖鏡麵醬。
球體一側是幾片烤得微焦的紅豆沙脆片,如同月邊的雲彩,盤底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炒米和乾桂花,如繁星點點,旁邊一小撮用黑芝麻粉和竹炭粉混合製成的“山巒”剪影。
一口咬下慕斯球,由外至內層次分明:外層是清雅馥鬱的桂花奶凍,中間是綿密細膩的紅豆沙慕斯,最中心則包裹著一小勺酒釀,而焦糖則提供了甜蜜的光澤。
紅豆沙脆片提供酥脆口感和豆香,炒米增添穀物焦香和脆感,乾桂花釋放最後的香氣,由黑芝麻和竹炭形成的“山巒”帶來微苦的底味和大地氣息。
這道甜品整體甜度克製,桂花、紅豆、酒釀的東方風味完美融合,口感從冰涼絲滑到酥脆再到綿密,層次豐富,餘韻悠長,沈墨覺得,這道甜品拿來在中秋節時食用絕對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沈墨對這裡菜品的水準還是很滿意的,不過由於沈墨並不是直接選擇的套餐,所以在不清楚菜品風味的情況下這頓飯點得在搭配上稍微有些瑕疵,不過並不影響菜品的優秀風味。
餐後喝著上來的獅峰龍井,搭配著贈送的迷你棗泥山藥糕茶點,沈墨窩在椅子裡看著兩位師傅還在拍視頻,突然,門被敲響,一位穿著廚師服的女子出現在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