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d日二)
由於沒有遭到預想中敵軍的乾擾與抵抗,德國輸送部隊的速度遠遠超出了預定計劃,登陸艇部隊隻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把一個團的步兵送上了岸。隨著時間的推移,登陸艇的駕駛員們已經熟悉了航線上的水文環境,幾次來回渡航之後,漸漸開始駕輕就熟起來,轉向掉頭靠幫的速度越來越快,上百艘小小的登陸艇在海灘與船團之間來回穿梭,拖出的尾跡在水麵上劃出了一個個規整的橢圓,整個過程猶如一場平底船競速比賽。
第一批上岸的步兵全都是輕步兵,沒有攜帶各自的輜重與重裝備。原本計劃裡首批登陸的部隊將會遭受到英軍各種火力武器的打擊,在搶灘過程中,速度是第一位的,背著十幾公斤重的輜重向灘頭挪動的結果就是被對方像打鴨子一樣打死。
徐峻曾經研讀過無數篇關於盟軍在二戰各項登陸的曆史記錄,看過很多當事人的回憶錄和照片,北非、意大利、諾曼底,太平洋,每一場搶灘都像是一次血祭,徐峻不準備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
德國士兵非常幸運,他們不用像他們的英美同行一樣,依靠無數次的失敗以及上千士兵的鮮血來換取登陸戰術的最終完善。不過,現在看來,徐大元首的經驗根本就沒能派上用場,想要驗證元首登陸戰術的先進性,恐怕還得尋找下一次的機會。
古德裡安首先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德軍的登陸計劃全都是建立在作戰狀態之下的,每一波登陸部隊環環相扣,保證一線突擊力量的攻擊延續性,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縱深突破與迂回行動,所以計劃中的一切都是以保證火力與兵力為主。
但是目前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古德裡安認為應該立即轉移重點,一切都應該以鞏固登陸區的防禦、建立起前進基地為中心來進行,應該搶在英國人反應過來之前,全力將這片區域變成一個堅固的橋頭堡。隨後再遵照統帥部的計劃,展開下一輪的攻擊。
古德裡安的建議又一次觸到了博克的癢處,性格保守的登陸集群總司令現在越看這個小胡子越感到順眼。博克立即與古德裡安一起攤開登陸換乘表。研究目前可以進行哪一些變動,前提是不會打亂正常的登陸秩序。
古德裡安認為必須先讓機械化工兵部隊登陸,配合海軍工程兵部隊,快速構建登陸浮橋和簡易碼頭。接下來再把建設工兵和裝甲工兵部隊送上岸,這些部隊可以立即在村鎮外圍構築工事與防線,並且在計劃裡圈定的位置鋪設簡易跑道建立前進機場。
在此期間,兩艘坦克登陸艦按照原定計劃搶灘,將搭載的兩個坦克連送上岸,這樣就能保證在天亮之前登陸區能夠獲得一個營的裝甲力量的保護。隻要不遭遇重炮或者英國裝甲部隊的衝擊。光靠步兵是無法突破這種防線的。
等到登陸浮橋與碼頭構建完畢,後續的炮兵與裝甲部隊將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岸上輸送,補給物資與後勤係統也可以全部轉移到岸上。
同時,登陸艇投送步兵的工作繼續進行,不過後續登陸的步兵可以攜帶上各自的輜重與行李,儘可能的攜帶一些重武器,這樣可以減輕一線防禦部隊以及後勤運輸的壓力。
統帥部沒有想到英國人會放棄自己的村鎮,原本的計劃中,這片區域將會變成血腥殘酷的戰場。道路與建築物必定會受到嚴重的損傷,所以考慮在灘頭與鎮外的野地建立補給點、營房與物資堆場。
統帥部在計劃中特意為此列出了時間表,並且還抽調了很大一部分工兵與裝備,專門消耗在建立這些設施與單位上。於是古德裡安發現,現在這些工兵與裝備都可以節省下來了,可以把他們安排到其他重要的工程任務上。
因為現在德國人麵對的是一整座完整的社區,整片區域由兩座連在一起的小鎮構成,一座是沃爾曼鎮,一座是迪爾鎮。幾百年前這可能是兩座村莊,但是經過幾百年的演變與擴張。現在兩座鎮子已經連成了一片不分你我了。
各種樓房屋宇、巷弄街道沿著海灘綿延四公裡,縱深兩公裡,整體呈一個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最長那條底邊的中心位置,就是那座三層大蛋糕迪爾堡,而底邊靠南邊的那個角則是另一座城堡沃爾曼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