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章轟炸
聖瑪格麗特上空的血戰如火如荼,英國皇家空軍為此全力以赴。
當倫敦的命令傳達到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時候,查爾斯.波特爾空軍中將還以為這是倫敦哪個喝醉了的混蛋搞出來的一個惡劣的玩笑。
因為此前也不乏有類似事情發生,有些愚蠢的菜鳥報務員在訓練時打出一些胡編亂造的電文,偶爾會因為操作失誤發送了出去。
但是接下來他就連著接到了戰鬥機指揮部的道丁、皇家空軍總參謀長紐沃爾以及丘吉爾本人的電話,要求非常急迫、態度非常懇切、措辭非常嚴厲,讓波特爾深切的了解到了形勢非常惡劣。
戰爭打到現在這種地步,不能不說英國皇家空軍真的是已經儘力了。不是他們不夠勇敢,而是敵人過於凶殘。
轟炸機指揮部的情況實際上比德軍統帥部所了解的更糟糕,早就已經超越了強弩之末這個詞語涵蓋的範疇。
波特爾手頭的兵力非常窘迫,在前期的英德空中絞殺戰中,大量的飛行員被抽調進了空軍戰鬥機部隊,很多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由於當時道丁的權勢如日中天,丘吉爾幾乎是在無條件的支持他的所有命令,轟炸機指揮部根本就沒有辦法拒絕道丁的要求。
波特爾甚至都無法向上麵申訴他的意見和看法,因為所有命令上都有著丘吉爾和戰時內閣的簽名,任何與之相反的意見都是在挑戰這些人的權威,在當時英國的政治環境中,這種行為就是在自取滅亡,哪怕你是個地位顯赫的中將。
事已至此,波特爾隻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吞,情況緊急,按照丘吉爾的意思,此係危急存亡之際,英國的未來就看今晚這一錘子了。這分明是把所有的鍋都壓到了轟炸機部隊的背上。波特爾當時的心理簡直就是悲憤莫名,但是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必須要顧忌大局。現在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儘一切可能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或許事後可以申訴自己的委屈,但是現在必須閉嘴。
轟炸機指揮部的效率並不高,這是整個英國官僚係統的通病,哪怕是火燒眉毛的事情。英國人依然還是要蓋上十七八道公章走完所有程序才行,否則就是違反軍規條例,就算打贏了一樣要上軍事法庭。
戰鬥機指揮部因為有丘吉爾撐腰所以獲得了一定的特權,完全成了道丁的獨裁小王國,效率倒是獲得了顯著的提高。但是轟炸機隻被丘吉爾當成是政治工具使用,當時他還沒有產生戰略轟炸的概念。在法國前線的慘重損失更是讓他對轟炸機部隊失去了信心。他根本不相信依靠這些脆弱的家夥能夠結束戰爭。
畢竟當時英國人的普遍思路還是處於一戰理論基礎上,把轟炸機視為地麵部隊的支援力量。在丘吉爾的頭腦中,轟炸機在此時的價值就是遠程奔襲德國本土,不管炸中什麼,隻要扔下炸彈聽到動靜就行。
因為這代表著英國人並沒有單純的消極的抵抗,英國人還有能力做出反擊,把戰火燒到敵人的土地上。這不但能夠鼓舞國內群眾的士氣,並且還能在國際上造成反響,消除前期一連串失敗所帶來的負麵影響。為英國獲取大西洋另一邊的支持提供一些輿論幫助。
在被趕出歐洲大陸之後,英國空軍的戰略是全麵收縮,專攻鐵壁防守,提供給皇家空軍的資源,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全都優先向戰鬥機部隊傾斜。此時英國轟炸機部隊的發展不但陷入停頓,而且還開始逐漸萎縮。
後備飛行員訓練陷入停滯,在役人員被抽調給了海岸防禦指揮部和戰鬥機部隊,特彆是後勤人員的流失非常嚴重,一些有經驗的發動機機械師被指名道姓的調走,結果導致了轟炸機養護質量的直線下降。在訓練和實戰中空中險情不斷發生。
直到最後連供應的燃油都優先配給給戰鬥機部隊了,很多中隊長索性停止了飛行訓練,反正他們也沒指望會收到什麼戰鬥任務,轟炸機機組成員百無聊賴的躺在營房外曬太陽,一些不甘寂寞的家夥開始沉迷於與婦女服務隊各位軍中之花打情罵俏,而一些胸有大誌的則開始流連於飛行員俱樂部依靠啤酒和威士忌逃避現實。
雖然每個月為了維持工廠運轉,保護軍火生產商們的利益,依然有不少轟炸機被送下流水線,但是型號卻還是那堆老弱病殘。更可悲的是因為生產材料短缺,就是那些老弱病殘都出現了簡化版本。
這些簡化版的轟炸機上大量使用了層壓板和鐵皮,甚至還有用硬化紙漿板的,工廠用這些廉價材料替換下昂貴的鋁合金,機體上必須經過弧線處理的部位因為材料延展度不夠,直接改成了直角平麵。在戰時內閣的要求下廠方在機體上加裝了不少機槍自衛火力,但是被認為除了白白增加了機體重量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因為機組成員就那麼多,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手去操縱那些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