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防禦
多佛爾地區的防禦體係在一些軍事專家眼裡是不合格的,與歐洲大陸上的那些要塞防禦體係相比,它的輕重火力分布非常不科學,主體要塞也不夠堅固,設計上整體落伍,大部分設施已經不適應近代戰爭需要,最致命的問題是缺乏縱深防禦和迂回空間,很容易被敵軍圍困各個擊破。
造成眼下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多佛爾地區在數百年裡隻遭受過兩次入侵威脅,從未真正遭遇過戰爭,所以那些從中世紀起就建造的古老防禦設施幾乎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嚴重製約了後世要塞建造者的發揮,因為很多古舊的堡壘在近代的一段時間內確實還還能起到防禦作用,鑒於經濟上的考量,議會和陸軍上層都不同意拆除那些貌似堅固的堡壘就地重起爐灶,因為這在政客們眼裡那是可恥的浪費,而在陸軍眼裡這是摒棄傳統與光榮。
其次,多佛爾要塞防禦體係主要是應對海峽對岸的威脅,而在英國海軍包打天下的年代裡,這種威脅被下降到了幾乎為零,所以英國政府認為現有的這些堡壘設施足夠應付所有麻煩。
隻有在拿破侖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多佛爾才真正受到過入侵威脅,特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政府真正花了大力氣對其進行了改進和擴建,但是事後證明這又是一次假警報,當戰爭結束後,經濟形勢轉為惡劣,這些新型改造工作再次停滯了下來,所以這些堡壘內的裝備全都是一戰時期的老貨色,不少地方甚至還保留了古老的銅質通話管。
多佛爾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也是製約此地防禦體係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這個最靠近歐洲大陸的港口首先是作為貿易港而存在的,軍事價值在經濟效益麵前隻能放在次要位置,所有的工程都要為貿易發展讓路,多佛爾其實是夾在兩片高地中間的一小片平原,西麵是大量南北走向的低矮山梁和穀地。東麵則是高高聳起落差有三百英尺的台地,真正能夠加以利用的平緩地麵並不多。
由於幾百年內未遭戰爭威脅,大量的平整土地和平緩坡地當仁不讓的都被民用建築占用了。而在市民眼裡根本沒必要存在的軍事設施被趕到了一些丘陵溝坎坡地上,各個工事要塞被大片的民居街道貨棧廠方分隔開來,陣地如同被民房包圍的一個個孤島,相互之間想要調動兵力轉運物資全都必須穿越狹小擁擠的城區才行。
同樣因為這種地形。多佛爾被一大片溝坎和山坡圈在了中間,一條主乾道貫通中線,根本就沒有縱深可言,更彆提什麼縱深防禦體係了。
登陸德軍的攻擊更是直接打在了它的要害上,因為多佛爾防禦體係不是一個防禦圈,而是一條防禦線。這條防線是由一些沿海永固火力點。中心堡壘,側翼棱堡和兩個大型海防築壘陣地以及海防炮台構成的,所有的這些全都是為了防禦海麵上的敵人而構築的,除了中心要塞和棱堡,全都沒有全向防禦能力,機槍射孔和火炮大都是衝著海岸線和港區公路的,他們對來自背後的攻擊沒有多少抵抗能力。
英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現在剩餘的步兵兵力還不夠湊齊一個步兵營的,那些坦克手離開了他們的鐵殼子後更是連普通步兵都不如。當得知背後出現德軍裝甲部隊之後,多佛爾防禦圈內的英軍指揮機構毫無意外的陷入了恐慌之中。每個人都被這個驚人的消息震懵了。
大部分人在聽到這個消息之時都以為一定是出現了溝通上的錯誤,但是當王後私屬騎兵隊的一輛維克斯輕型坦克帶著半個炮塔和殘缺不全的車長屍體倉惶逃回英軍陣地之後,指揮官們才終於接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德軍已經登陸,而且已經包抄到了多佛爾的側後。留給英軍指揮官的隻有兩條路,固守還是撤退。
隻要是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好選擇,多佛爾後路已斷,德軍正在繼續向側後方包抄,德國人的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包圍多佛爾地區。如果繼續呆在多佛爾,等待英國軍隊的將是一場殲滅戰。
結果根本就不用去猜想,多佛爾守軍除了依舊龐大的編製之外,已經不剩下多少戰鬥力,德國陸軍已經繞到要塞側後,此前從沒人想過會遭遇到這種情況,城市的後方根本就沒有設置防禦陣地,除了在主線公路兩旁有一些反傘兵的壕溝和鐵絲網,最多就隻有幾個檢查站形式的路障和簡陋的沙包工事。
當地的國民自衛軍倒是想要在路邊的田野裡設置雷區,但是卻被當地的農民阻止了,因為那是私人地產,要埋什麼東西必須得到主人的同意,農夫們執意要求布雷後在每個地雷上都設置標識,同時還要獲得物質補償,要不然等到德國人不登陸了,這塊地誰還敢進,最終吵吵鬨鬨了半個月後自衛軍放棄了這個計劃,當時皇家海軍尚有一戰之力,皇家空軍也正風頭正勁,沒人認為德國人能夠突破多佛爾要塞。
於是現在想要阻止德軍前進,英國陸軍就隻能離開堅固的堡壘,與德軍在丘陵地帶打野戰,麵對武裝到牙齒的德國陸軍,全盛時期的英國陸軍都不見得可以正麵對抗,更彆提現在這種狀態之下,完全就看不到一點獲勝的希望。
要塞最高指揮機構被摧毀,駐守步兵部隊被重創,要塞炮兵部隊與炮台一起玉石俱焚,彈藥物資大量損毀,補給線被切斷,唯一一支裝甲機動部隊被殲滅,剩下的裝甲部隊缺油少糧,彈藥隻有車載的一個基數,隻夠進行一次中等規模作戰使用,但是燃料已經消耗大半,機械故障情況也很嚴重,沒有配件和備品,根本無法進行修理。
英軍現在所能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就是立即放棄多佛爾,趁著現在部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與士氣,集中所有突擊力量沿著海岸線向著福克斯通方向撤退,在德軍完成對多佛爾的包圍之前與駐守福克斯通的兩個步兵師彙合,到時候是就地死守還是撤退。那就要再看當時的具體情況了。
英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的埃文斯上校持有的就是這個觀點,他仗著自己是目前多佛爾地區軍銜最高的陸軍軍官,已經接手了多佛爾駐軍的指揮權。他根本不準備與其他軍官進行討論,當即就下達了全軍集結準備撤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