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例會
“綜上所述,就是我們目前掌握的數據,我認為應該把這個問題放到本次會議中進行討論。”凱特爾說完向著坐在會議桌一頭的徐峻欠身致意,隨後坐回了座位上。
“我沒有聽明白,什麼叫做技術上的原因,這個月我手上有五個輕步兵師準備整編為輕型機械化步兵師,現在得到的裝備連武裝起一個團都不足,如果照這樣下去的話,我根本無法按照原定的時間表完成任務。”
莫德爾這些日子正在巴伐利亞南部整編部隊,這次回到柏林述職,正好趕上統帥部的每周例會,徐峻想要詢問一下下麵部隊的情況,於是允許他列席這次會議。
“技術上的原因就是,裝備的產量遠遠落後於目前我們的需要,製造商方麵至今沒給我拿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約德爾一邊說一邊拿著鋼筆在會議記錄本上飛快的寫著什麼。
“這個問題我已經了解了,托特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不是錢和資源的問題。現在工廠的產能已經到峰頂了,擴張生產線需要時間。我們要在生產加工機床還是武器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且工人的培訓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隨便從街上找一個人回來,他就會開著機床造坦克了。”徐峻攤開手聳著肩膀表示沒辦法。
他也在為這些問題頭疼,德國武器設計過於精致,導致同樣的武器需要的工時往往是其他國家的兩到三倍,目前已經在開始想儘辦法簡化加工流程,但是這隻算是治標,卻治不了本。
德國武器設計與製造方麵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個錢字。當時德國本土資源不足,製造武器所需要的貴重金屬材料大都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導致了從一開始就加高了生產的成本,對於每一噸材料的利用都需要精打細算。
軍隊方麵則出於使用成本方麵的考慮,也要求武器設計上儘可能的做到經久耐用,以至於德國坦克除了部分容易損耗的部位,大部分零件的使用壽命標準都定在了三十年以上,為了達到這個標準,隻能使用高級的合金以及大量的熱處理技術,不光耗費了更多的時間也增加了生產的難度。
這倒不是德國人在犯傻,這些指標的出發點就是儘可能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這樣就可以節省下大量替換零件的成本,同樣節省下的還有德國國防軍的寶貴軍費。德國可不像大西洋對岸那個土豪或者北麵那隻巨熊,手裡的金屬材料多到用不完,備用的坦克零件可以堆積成山,玩壞了隨時都可以換上一台。
因為生產原料和加工耗材的成本很高,實際上留給生產商的利潤空間並不是很大,所以生產商方麵極力的將裝備精品化,用高昂的工本來換取額外的利潤,很多根本沒有必要的加工工序被硬塞進了製造程序裡,人為的提高了武器生產的工時與加工難度。
不過用這種精工細作生產出來的武器,確實是令人賞心悅目魅力十足,正好對上了好大喜功的希特勒的脾性,於是這些幾乎被當做工藝品製造的精密武器,源源不斷的被輸送進了軍隊的序列裡。
對於這些弊病,徐峻是很清楚的,但是一時間卻沒有辦法加以改善。他手裡有不少優秀的設計,很多也都是遵循著上麵那套思路研發出來的,所以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從一開始的設計理念上進行調整。
徐峻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生產流程的改進上,他準備把這項任務丟給更加專業的人士來負責,施佩爾的巡視之旅已經完成了大半,目前隻剩下最後幾個節點。等他返回柏林之後,徐峻將會與他進行一次詳談,如果這位天才真的如同原本曆史上那樣能乾,他就會讓他再次擔任曆史上那個職位,先當一段時間弗裡茲.托特的副手,熟悉整個係統的工作流程之後,再把前者給替換下來。
老實講托特修地球是把好手,和徐峻也算是政治盟友,屬於跪的相當早的那批人,在施佩爾接手他的崗位之前,隻能繼續讓他管理這個亂攤子,徐峻打算到時候還是讓他去乾那份老本行,帶領著他的托特組織在德國北部邊境縱深再修築一條防禦線出來。
想到修路,徐峻突然轉過臉望向了凱特爾。
“奧地利邊境的道路橋梁加固工作完成了沒有?”
“呃?哦,正在全力進行之中,我的元首,那裡依然還是缺乏足夠的人手,我已經向陸軍司令部提出要求了,準備再向那裡調派幾個工兵團去,如果還不夠的話,就再調給他們一些勞役團。”凱特爾恭敬的回答到。
“這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但在邊境,我們的目標是,要把國內一部分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提高到四十到五十噸,否則按照目前的承重能力,根本無法應對接下來的挑戰。我們的裝甲部隊在法國前線已經遇到過類似的麻煩了,目前歐洲大部分橋梁的最高承載力都在三十到四十噸之間。
雖然現有的橋梁參數能夠承受我軍大部分的重型裝備通過,但是你們也看過資料,正在研製中的新型火炮和坦克的重量都已經接近了這個上限。如果還是保持老的標準,不進行改造與加固的話,當這些新裝備通行時,很容易會發生意外事故與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