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準備續)
光是讓士兵們身上腳上穿暖了還遠遠不夠,你需要提供足夠的食物,用來補償士兵在戰場上的消耗。
在剛結束的歐洲戰爭中,德軍一直處在進攻的位置上,全盤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不但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作戰準備,並且可以合理安排士兵的休息時間。
一旦進攻開始,德軍就會連續不斷的進行戰場機動,德軍士兵的體力消耗非常大,為了達到閃電戰的效果,德軍必須保持住高強度的進攻節奏,不讓對手有任何喘息之機,同樣自己的士兵也就沒有時間可以進行休整。
在這段時間裡,德軍士兵隻能食用隨身攜帶的乾糧,通常是方便保存的醃肉罐頭和麵包乾,上麵還會配發一些乾酪和人造黃油,運氣好說不定還能得到一瓶果醬什麼的,對於德國士兵來講這就是一頓豐盛的戰地餐了。
要說德軍的醃肉罐頭,“鐵配給”中的絕對主力,看上去有些類似於英國著名的鹹牛肉罐頭,實際上就是一種加足了鹽和油脂的混合肉醬,沒人想知道這東西究竟用什麼製造的,不過總算味道還能入口。
德國陸軍的夥食除了量大,真看不出有什麼亮點。其實這年頭所有的歐洲國家軍隊,戰地夥食全都一樣的糟糕。法國陸軍給士兵配發的是小塊的鹹肉和麵包,還有沙丁魚和肉類罐頭,如果後勤線暢通,那麼還會有一些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大多數時候,士兵拿到的隻有麵包和鹹肉。
英國陸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標準的戰地口糧是可以拿來磨牙的罐裝硬餅乾和萬年不變的鹹牛肉罐頭,通常還會發幾盎司茶葉和乾酪、果醬、黃油什麼的,以及雷打不動的朗姆酒。
這時候還沒有出現什麼係統化的軍糧,各國軍隊都是就地采購食物,或者分包給民間的食品商。德國部隊常常是後勤搞到什麼就吃什麼,倒也不算十分挑食。
曆史上東線德軍的食物補給沒有出過什麼質量問題,德軍後勤采購單位對部隊的食物配給還是比較上心的,問題是很多國內輸送來的物資,都卡在各級兵站的倉庫裡,並沒有及時發到一線士兵的手中。
這主要是德軍後勤調度部門的責任,戰爭中期麵對蘇軍的不斷破壞,德軍的運輸能力開始變得嚴重不足,調度們被迫在向前方輸送彈藥還是食品補給之間做出選擇,而司令部的軍官們往往會選擇前一種。
於是當蘇軍發起反攻時,在德軍後勤倉庫裡繳獲食品物資幾乎堆積如山,其中不乏從歐洲搜刮到的高級食材,於是這些繳獲全都成了蘇方發起心理戰的武器,他們宣稱德國後勤軍官勾結高級將領,故意積壓下這些食品,拿去在黑市上做生意,結果有不少德國士兵還真相信了,對軍官命令的抵觸情緒開始蔓延。
現在再來看,徐峻為他的士兵們準備了些什麼好東西。軍用罐頭是少不了的,德軍原本的肉醬罐頭其實還不錯,稍微調整一下材料和口味就可以了,用不著特意去開發什麼斯帕姆。
主要問題還是在如何加熱上麵,在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罐頭都會凍得像石頭。曆史上士兵們會使用“埃斯貝特”也就是著名的“口袋爐”來加熱罐頭,這是一種迷你折疊爐具,“埃斯貝特”是生產商的品牌,這種爐子隻有普通人手掌大小,展開後需要配合隨爐攜帶的固體酒精塊使用,就像現代飯店裡的乾鍋下麵點的那一種,因為燃燒時不會發出煙霧,所以很適合在戰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