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都板街”,很明顯就是“杜邦街”的台山話譯音了,可以說這條大街見證了舊金山中國城的誕生與成長,以至於舊金山政府為了紀念格蘭特總統,把杜邦街改名為格蘭特大街之後,當地華人卻因為叫慣了“都板街”這個名字,無論如何都改不過來了。現在格蘭特大街在穀歌中文地圖上依然被寫成都板街,實在是中國城的一個趣聞。)
到了這裡就算是進入了中國城的核心,作為舊金山老城區的一部分,中國城的街道比較狹窄,寬度還是停留在馬車時代,也就是歐洲標準的雙車道。
時間還未到中午,右側街沿卻已經停了不少轎車,總算四十年代美國車的寬度還算中規中矩,所以路上依然留出了足以相對行駛的空間。
那時美國車的尺寸還遵循著英國和歐洲標準,雖然已經有了車體巨大化的苗頭,但還沒搞到像後來六七十年代那樣誇張。那時因為流行時髦的寬體轎車,舊金山市區很多道路都隻能改成單行道了。
剛駛上都板街,街道兩邊充滿中國特色的蟠龍燈柱,就立即引起了韋爾貝的注意,他還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類似的東西,這種路燈設計成了金色四爪蟠龍托舉宮燈的式樣,是舊金山中國城的獨有標誌,隻要在街邊看到這種路燈,就代表你已經進入了中國社區。
“很精致是吧。”克雷減緩了車速。
“你說什麼?”韋爾貝轉過臉來。
“我是說,這些路燈很精致,就像一件藝術品。”克雷笑著說到。
“啊,你說的對,很有藝術性,究竟還有多遠。”韋爾貝望著車窗外說到。
“我們已經到了。”克雷輕點刹車,轎車緩緩靠向路邊。
“這就是上海樓。”司機回轉頭指著窗外。
“就在這兒?”韋爾貝歪過頭向上望去,隻看到門臉上方裝著那種夜總會門口常見的彩色燈牌,中間一串英文字母“shanghaio”。
“約定在二樓,我們已經遲到了二十三分鐘,不過聽說中國人一貫都很有耐心。”克雷看了看手表,隨後開門下了車。
克雷從車後繞到右側,恭敬的替韋爾貝拉開了車門。“暗號還記得吧。”司機問到。
“三合會超級棒?”韋爾貝微皺著眉頭,說出一句有些生硬的廣東話。
“嗯,超級棒,我的車就停在街對麵。”克雷點著頭說到。
“你就呆在車裡等著我,注意觀察周圍的情況。”韋爾貝整理了一下袖口,帶上了黑色的禮帽。
“遵命,先生。”克雷微微欠身領命。
ps:謝謝大家的支持,正在恢複狀態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