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長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嗯……確實是,紀同誌還在策反工作之中,不過我猜測今年就會有結果了,一年的策反任務,估計也讓他有些厭煩了。”
“所以?”
楊師長看向旁邊早已長出新芽,枝葉逐漸茂盛的大鬆樹,臉上卻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疑惑。
“您打算先讓他特立獨行、獨斷專權一段時間?這日本人反彈進攻也沒幾個月了,今天已經是五月一號了啊?我擔心沐陽同誌經驗不夠,到時候恐怕會出現問題。”
“那紀同誌,經驗更是不足,連長征都沒走過……這?”
“是的。”
老首長沒有完全反駁他的意見,不做批評,也不作表揚。
“但我深知化工的重要性,軍工部的同誌被我寄予極高的期待,本身已經壓力十足,從無到有發展軍工談何容易,這時候給沐陽支隊派一位不懂軍工的政委?這不是添亂嗎?”
“問題不在這裡。”
楊師長連連搖頭。
“而且您原本還想讓他做我的三團長,過幾個月又想派去做沐陽的支隊政委,他可沒在正規軍之中帶過兵啊,哪來的資格當團、營級乾部,還是極其重要的團級乾部。”
“三團雖然剛剛建起來沒多久,可那也是我楊成武的三團,沐陽雖然隻是支隊剛剛發展起來的支隊,那也是由我們晉察冀老紅軍底子搭建起來的主力部隊!沐陽支隊的主要乾部,那都是我一支隊教導隊的戰士。”
“不管是團長還是支隊政委,這都不符合常理,我雖然個人也很不服,但我更擔心手底下的指戰員們不服,軍心不穩啊首長。”
原本他還想帶上渾源支隊,也就是現在的“雁北支隊”編入主力三團一起東征冀中,進行部隊之間的磨合,不過沐陽支隊估計要留下鞏固根據地了。
三團現在主要是邱蔚帶過來的廣靈支隊和靈丘支隊,日後還要計劃帶上五支隊……都是一些新兵蛋子,頂多打過遊擊。戰鬥力一點也不像話,他正打算讓一團進駐冀中,而三團則由他親自帶去磨合。
先定個小目標。
帶著三千新兵從淶源出發往東北行進,一直打到北平西邊幾十裡外的妙峰山吧!他相信隻要一次磨合就能讓部隊的戰鬥力飛速上漲。
看著成武同誌在一旁直歎氣,就是老首長也不好訓斥他。畢竟是軍隊,既要講究能者上不能者撤,也要講究資曆、年齡問題。很多新同誌就算有能力也不可能賦予重任,雖說這樣做會限製天才的發揮?
可天才和庸才哪個多?
哪個危害大?
隨隨便便就將權力交給新人,他不敢保證他們是真的庸才還是假的天才,軍國大事,稍有差池就是成千上萬人的犧牲,豈能兒戲?
也隻有他這個最高首長有這個能力給那些人才一些機會了,事實上,晉察冀軍區麵對缺人的情況,不止一次需要樹立一些“榜樣”的。
這些“榜樣”不少都是知識分子,比如他給成武同誌安排的一分區副司令員,就僅僅是因為他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經濟係,是高知識分子,所以才有如此殊榮。
要知道他給成武同誌安排的這位副手,去年才入的黨,再看看一分區的參謀長伯濤同誌?人家可是12年黨齡的老乾部了,結果回頭一看,一個20多歲從來沒帶過主力的大學生一上來就跟他同級,誰不會氣憤?
雖然心中的共產信念讓他們堅定不移地服從組織意誌,但長此以往絕對會寒了老乾部們的心,部隊永遠不是為了一個人而設立的。
“伯濤同誌現在如何了?”
老首長帶他坐了下來,笑著給他倒了杯茶,嗯,剛剛送來的綠茶。
“參謀長?還好,就是有些思念母親,投身革命匆匆離家,至今也十餘年了,等仗打完了,他母親估計也高壽60了……沒準還在沒在也不知道,唉。”
“唉……”
楊師長的歎氣像洪水一樣止也止不住,他14歲參加革命,現在也在為離家多年而愈發濃鬱的思念之情而無奈。
後人談史,看起來談的是曆史的外在過程,但實質上,影響曆史外在過程的動因卻在於曆史推動者的內在素質。
曆史改造了人,人也在改造曆史,但隻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推動曆史前進,而不是隨波逐流……
…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