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高歡上朝,元善見果真再次提及求娶之意,高歡也就順勢答應,而皇帝還以為真是高澄幫了忙。
可他卻未瞧見朝堂高澄一臉不悅的表情。
待高歡回到晉陽不久,朝堂上太監便宣讀了高澄與韓攝吏部尚書的詔書。
高澄領旨謝恩後,便說道
“承蒙陛下委任,臣請旨,還請陛下停“停年格”之製。”
此言一出,朝堂鼎沸,立即有人站出上奏道:“陛下,自明帝起,朝廷任免皆以停年格為製,慣例如此,若是輕易更改,隻怕百官怨言。且排資待任者亦當不滿,而激群憤啊?”
此時元善見有些為難起來,他眉頭微皺,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
畢竟百官如此任免,習來已久,若是就此同意高澄的廢止之請,隻怕群臣不滿,朝堂此後定然再掀波瀾。
可是他又深知自己不得不和高澄站在一起,於是輕咳一聲
隨即問道:“高卿,若是廢止停年格製,是否有替代之法?”
高澄上前一步,抱手說道:“昔日孟德尊奉唯才是舉,臣請複九平中正製,以品行、才能、名望而舉,銓擢唯在得人。如此,方能為朝堂注入新血,興國安邦。”
此時,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上表道:
“陛下,停年格雖有其弊,但沿襲已經二十餘年,能解職少人多之況。
如今若輕言廢止,停解候選者定然不滿怨恨,若再複張門慘案,實不得益啊。”
元善見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再次聽到高澄駁斥。
“既言有弊,為何延續?
朽木蛀蟲可令大廈傾覆,更何況國之官吏
若均以年資淺深而論,沉滯者皆稱其能,長期而言於國何益?
如今臣領吏部尚書,誰敢再複張門慘案?”
高澄言辭犀利,一時神色嚴肅,眼神淩厲望向剛才陳訴之人,以及朝堂上正在議論的眾人
一時眾人竟都不敢再站出反對,此言一出便是宣示敢言反對者,對立麵是本朝最富權勢的高家。
可文武百官私下卻像炸開了鍋,小聲地交頭接耳
雲善見此時便提高聲音問道:“眾位愛卿,對高卿之言可還有議?”
這時高隆之站出來,神色堅定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大都督所言極是。
停年格製人皆知其弊,施至今日,不過為懶政之策,若長久以往確於社稷無益。”
孫騰、司馬子如等人不願招惹群臣不滿,均是默默地矗立在朝堂之上,全程無言。
崔暹也出列上奏道
:“陛下,國之臣子當具才德,停年格製於亂世可取一時之用,實不為長久之策,臣亦認為,當廢止停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