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攤主拿起刀,“要多少?”
李淵比了個手勢:“兩斤吧。”
攤主麻利地剁著排骨,動作嫻熟。李淵看著他布滿老繭的手,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殺豬的場景。那年他才十五歲,跟著父親去山裡打獵,套住了一頭野豬,父親讓他動手,他手抖得厲害,刀都握不穩。
“師傅以前當過兵?”攤主突然問。
李淵愣了一下:“你怎麼知道?”
“看你站軍姿呢。”攤主笑著說,“我兒子也在部隊,去年剛去的,跟你一樣,話少,眼神直。”
“是個好地方。”李淵說。
“是好地方,就是太苦了。”攤主把排骨裝進袋子裡,“我這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去了部隊,不知道能不能扛住。”
“能。”李淵接過袋子,“部隊能把石頭磨成玉。”
攤主笑了,非要多送他一塊肉:“給孩子加加餐。”
李淵謝過攤主,又去買了蘿卜、生薑、蔥。賣菜的阿姨很熱情,教他怎麼挑選蘿卜,怎麼燉湯才好喝,還給他便宜了五毛錢。
回家的路上,李淵提著菜,走得很慢。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突然覺得,這種提著菜籃子,想著晚上做什麼湯的日子,比槍林彈雨更讓人踏實。
三、廚房裡的“秘密”
蘇瑤回來時,李淵正在廚房裡忙碌。排骨已經焯水,蘿卜切成了滾刀塊,生薑、蔥切得整整齊齊。他係著蘇瑤的圍裙,藍色的,上麵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是他當年部隊發的,被蘇瑤當成了圍裙。
“你還會做飯?”蘇瑤驚訝地問,放下手裡的包。
“在部隊學的。”李淵說,“野外生存訓練,不光要會打獵,還得會做飯。”
“我來幫你。”蘇瑤走到他身邊,想接過他手裡的鍋鏟。
“不用,你歇著。”李淵把她推出廚房,“今天我露一手。”
蘇瑤靠在門框上,看著他笨拙卻認真的背影。他的動作不算熟練,卻很有條理,先炒香生薑,再放排骨翻炒,最後加蘿卜和水,蓋上鍋蓋。整個過程,像在執行一項精密的任務。
“爸,媽,我回來了!”李悅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她手裡拿著一張試卷,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考得怎麼樣?”蘇瑤迎上去。
“媽,我數學考了92分!”李悅舉起試卷,上麵的紅勾密密麻麻,“全班第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真棒!”蘇瑤接過試卷,笑得合不攏嘴,“快讓你爸看看!”
李淵從廚房探出頭,看到試卷上的分數,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不錯,比你哥強。”
李陽正好從房間出來,聽到這話,不滿地嘟囔:“我下次也能考好。”
“我等著。”李淵說。
晚飯時,蘿卜排骨湯成了最受歡迎的菜。李陽喝了三碗,李悅也多吃了半碗飯。蘇瑤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眼眶紅了,卻笑著說:“以後這做飯的活兒,就交給老李了。”
“沒問題。”李淵說,“明天給你們做紅燒肉。”
“好!”李陽和李悅異口同聲地說。
飯後,李陽主動提出要洗碗,說是“為了彌補58分的過錯”。李悅回房間寫作業前,偷偷塞給李淵一張紙條:“爸,謝謝你的排骨湯,很好喝。”
李淵把紙條小心翼翼地夾在《公安內勤工作手冊》裡,嘴角忍不住上揚。
四、深夜的台燈
夜深了,客廳的燈還亮著。李淵坐在沙發上,翻看張敏給的《公安內勤工作手冊》,上麵的字密密麻麻,看得他眼睛發澀。蘇瑤端著一杯熱牛奶走過來,放在他麵前的茶幾上。
“還在看?”她在他身邊坐下,“彆太累了,剛回來,慢慢適應。”
“沒事。”李淵喝了口牛奶,“以前在部隊,比這厚的手冊都背過。”
“不一樣。”蘇瑤看著他,“以前是任務,現在是生活。”
李淵放下手冊,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涼,他用掌心焐著:“我以前總覺得,等轉業了,就能好好陪你們了。真回來了,卻不知道該做什麼。”
“陪著就好。”蘇瑤靠在他肩膀上,“不用做什麼,就像現在這樣,看看書,聊聊天,就很好。”
李淵沉默了。他想起在也門的那個夜晚,他躺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看著窗外的月亮,第一次那麼強烈地想回家。他想念蘇瑤做的紅燒肉,想念李陽的笑聲,想念李悅的畫。那時他才明白,他用生命守護的山河,其實就是眼前這個人,這個家。
“對了,下周悅悅學校有個親子活動,包餃子,你有空嗎?”蘇瑤突然問。
“有。”李淵說,“我去學怎麼包餃子。”
蘇瑤笑了:“不用學,我教你。”
客廳的燈亮了很久,直到深夜才熄滅。月光透過窗戶灑進來,落在沙發上,像一層薄薄的霜。李淵靠在沙發上,蘇瑤依偎在他身邊,兩人都沒說話,卻能聽到彼此的心跳,那麼近,那麼安穩。
這就是他用餘生珍惜的家。有煙火氣,有爭吵,有溫暖,有等待。沒有槍林彈雨,沒有生離死彆,隻有日複一日的平淡與安穩。
而這份平淡與安穩,是他用五年的顛沛流離,用滿身的傷痕,換來的最珍貴的禮物。
本章完)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