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走到智能灌溉設備的測試區,看著工作人員調試設備。設備的屏幕上顯示著土壤濕度、作物生長情況、天氣預測等數據,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款智能灌溉設備,能通過衛星定位和傳感器,實時監測農田的情況,自動調整灌溉時間和水量。比如,當土壤濕度低於某個閾值時,設備會自動啟動灌溉係統;當預測到未來有降雨時,設備會自動停止灌溉,避免浪費水資源。而且,農戶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控製設備,就算不在田裡,也能隨時了解農田的情況。”
“這個設備很適合非洲的農戶,”李淵點頭說,“非洲很多地區的農戶居住分散,不方便隨時去田裡查看,有了這個智能設備,他們就能更方便地管理農田。後續要加快設備的生產和推廣,爭取讓每個種植基地都能用上智能灌溉設備。”
傍晚時分,李淵和蘇瑤帶著陽陽和悅悅,來到城市的濕地公園。公園裡,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湖麵上,波光粼粼。陽陽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飛鳥,突然說:“爸爸,媽媽,等咱們去非洲的時候,我想去看看非洲的野生動物,比如大象、長頸鹿,還要去看看咱們的種植基地,看看玉米長得有多高。”
悅悅拉著李淵的手,仰著頭說:“爸爸,我還要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畫畫,教他們畫中國的熊貓,讓他們知道中國有很多可愛的動物。”
蘇瑤笑著說:“好啊,等爸爸和媽媽把聯盟的事情安排好,咱們就一起去非洲,去看大象、長頸鹿,去看咱們的種植基地,去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畫畫、做遊戲。”
李淵看著夕陽下的家人,心裡滿是幸福。他知道,“金線計劃”的路還很長,未來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隻要有家人的支持,有聯盟企業的攜手,有非洲合作夥伴的信任,這條“金線”一定會越走越遠,連接起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傳遞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晚上,李淵坐在書房裡,整理著“金線計劃”的年度報告。書桌上放著李陽寫的“玉米抗旱小知識”和李悅畫的畫,還有一張非洲地圖,上麵用紅色的筆標注著“金線計劃”的種植基地和未來的規劃。他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在地圖上標注種植基地時,心裡滿是忐忑,不知道這個計劃能不能成功,而現在,地圖上的紅色標注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就像一條金色的線,把中國和非洲緊緊連接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蘇瑤端著一杯牛奶走進來,放在李淵的桌上:“彆太累了,早點休息。剛才阿卜杜勒發來消息,說尼日利亞的農戶看到陽陽的‘小知識’和悅悅的畫,都特彆開心,還說要給陽陽和悅悅寄當地的手工藝品呢。”
李淵接過牛奶,握住蘇瑤的手:“謝謝你,瑤瑤。如果沒有你,我可能走不到今天。是你陪著我創辦鼎盛集團,陪著我推進‘金線計劃’,陪著我麵對所有的困難和挑戰。”
蘇瑤笑著說:“我們是一家人,本來就該一起麵對。而且,‘金線計劃’不僅是你的夢想,也是我的夢想,是咱們一家人的夢想。看著越來越多的非洲農戶過上好日子,看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進來,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書房裡的燈光溫暖而明亮,映照著兩人相握的手,也映照著桌上那張充滿希望的非洲地圖。窗外,夜色漸深,星光璀璨,仿佛在為這條連接中國和非洲的“金線”祝福,為這份跨越國界的友誼和合作祝福。
第二天一早,李淵收到了阿卜杜勒發來的照片——照片裡,尼日利亞的農戶們圍著李陽的“玉米抗旱小知識”和李悅的畫,臉上滿是笑容,有的農戶還拿著筆,在“小知識”上做著筆記,有的小朋友則拿著畫,模仿著畫裡麵的玉米和小雨。阿卜杜勒在照片下麵寫道:“李總,您的孩子們是天使,他們的禮物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我們會好好照顧玉米地,等到收獲的時候,一定第一時間告訴您和孩子們。”
李淵把照片發給聯盟的所有企業負責人,附言:“這就是我們做‘金線計劃’的意義——不僅是推動農業合作,更是傳遞溫暖和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條‘金線’上的希望越來越多,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很快,聯盟企業的負責人紛紛回複——
“太感動了!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支持‘金線計劃’!”
“看到農戶們的笑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期待收獲的那一天,我們一起見證這個美好的時刻!”
李淵看著這些回複,心裡充滿了力量。他知道,“金線計劃合作聯盟”的成立,隻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挑戰要麵對,但隻要大家攜手同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聯盟企業各司其職,積極推進“金線計劃”的各項工作——種子企業加快耐旱種子的生產,機械企業推進智能灌溉設備的研發和推廣,物流企業優化非洲的物流網絡,農業科技企業完善土壤改良方案……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共同的夢想努力著,奮鬥著。
而在非洲的土地上,尼日利亞的玉米地一天天恢複生機,葉片越來越綠,穗子越來越飽滿;肯尼亞的試驗田裡,耐旱種子長出了嫩綠的幼苗,迎著陽光茁壯成長;馬裡的種植基地裡,農戶們開始采摘有機小米,金黃的小米堆成了小山,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這些畫麵,通過視頻、照片,傳遞到中國,傳遞到聯盟的每一家企業,傳遞到李淵和蘇瑤的家裡,傳遞到李陽和李悅的心裡。李陽每天都會問李淵:“爸爸,尼日利亞的玉米長高了嗎?肯尼亞的幼苗長大了嗎?”李悅則每天都會畫一幅新的畫,畫裡有豐收的農田,有開心的農戶,有中國的技術人員和非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場景。
日子一天天過去,“金線計劃”在聯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國際有機農業協會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金線計劃”,稱其為“中非農業合作的典範”,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也表達了合作意向,希望能加入“金線計劃”,共同推動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
李淵知道,這條連接中國和非洲的“金線”,已經不僅僅是一條農業合作的線,更是一條友誼的線、希望的線、共同發展的線。而他和蘇瑤,還有聯盟的所有夥伴,會繼續沿著這條線走下去,走向更廣闊的未來,走向更多的豐收和喜悅。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