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穗語傳薪火,同心築未來
盧薩卡的晨光帶著熱帶獨有的熱烈,剛爬上示範園的鐵皮屋頂,就把育苗棚裡的玉米幼苗照得透亮。李陽蹲在苗床前,小心翼翼地用小鏟子給幼苗鬆土,額角的汗珠滴在嫩綠的葉片上,折射出細碎的光。他學著李淵平日裡的樣子,每鏟一下都輕輕撥開土壤,生怕碰傷幼苗的根係——這是他昨天跟園區農技員老唐學的,現在已經像模像樣。
“陽陽,小心彆把土弄到葉片上,幼苗呼吸會受影響。”蘇瑤端著裝滿清水的噴壺走過來,壺嘴傾斜著,細密的水珠均勻灑在苗床上,“你爸爸說,這些‘中讚3號’幼苗是要送到讚比亞西部省的,那邊今年要新建十個種植基地,咱們得把最好的苗送過去。”
李陽立刻直起身,用手背擦了擦汗,認真點頭:“媽媽,我知道!老唐叔叔說,‘中讚3號’耐旱,還能抵抗鏽病,那邊的農戶種了肯定能豐收。昨天卡姆還跟我說,他叔叔就在西部省,要是有了好種子,今年冬天就不用餓肚子了。”
正說著,李淵開著皮卡車從外麵回來,車鬥裡裝著剛從盧薩卡農業部運來的新設備——幾台小型播種機和土壤檢測儀。他跳下車,看到育苗棚裡的母子倆,臉上露出笑意:“陽陽學得挺快,比我第一次種玉米時強多了。”他走過去,拿起一株幼苗,指著根部的須根:“你看,這些白色的須根長得越密,幼苗越壯,等移栽到地裡,成活率就越高。”
李悅抱著她的毛絨兔子,跟在李淵身後蹦蹦跳跳地進來,看到苗床上的幼苗,好奇地伸出小手:“爸爸,我能摸摸嗎?它們好可愛,像小豆芽一樣。”李淵把幼苗輕輕遞到女兒手裡,叮囑道:“要輕輕的,彆弄斷須根。這些幼苗就像小嬰兒,需要咱們好好照顧,才能長成高高的玉米。”
就在這時,園區的對講機傳來老唐的聲音:“李經理,蘇經理,西部省的代表團到門口了,還帶了幾個農戶代表,說想看看幼苗的情況。”李淵立刻起身,拍了拍李陽的肩膀:“陽陽,跟爸爸一起去迎接客人,給他們講講你照顧幼苗的心得,好不好?”李陽眼睛一亮,用力點頭:“好!我還能給他們看我畫的玉米生長圖!”
西部省代表團的負責人是卡隆達,一位皮膚黝黑、笑容爽朗的中年男人,去年曾跟著穆薩長老去卡富埃鎮學習過補種技術。看到李淵,他立刻熱情地走上前,用力握住李淵的手:“李經理,好久不見!這次我們帶了五個村莊的農戶代表來,就是想親眼看看‘中讚3號’的幼苗,再學學育苗技術,以後我們自己也能培育好種子!”
“歡迎歡迎!”李淵笑著把卡隆達一行人領進育苗棚,“這些幼苗已經培育了二十天,再過十天就能移栽。這位是我兒子李陽,這幾天一直在跟著學育苗,讓他給你們講講照顧幼苗的注意事項。”
李陽一點也不怯場,拉著卡隆達的手走到苗床前,指著幼苗認真講解:“叔叔,每天早上要給幼苗澆一次水,不能太多,不然根會爛;中午太陽大的時候,要把棚頂的遮陽網放下來,防止幼苗被曬傷;還要每天檢查葉片,要是有黃色的斑點,就是生病了,要及時噴藥。”他一邊說,一邊從書包裡掏出畫紙,上麵用彩筆畫著玉米從幼苗到成熟的過程,每一步都標著注意事項。
卡隆達接過畫紙,看得連連點頭,用中文說道:“太棒了!小朋友,你畫得比我們的技術手冊還清楚!我們把你的畫帶回去,貼在村裡的公告欄上,讓大家都學學!”隨行的農戶代表也圍過來看畫,其中一位叫馬庫斯的老人,指著畫中“中耕除草”的步驟,激動地說:“去年我家的玉米就是因為除草不及時,減產了一半,今年有了這個,我們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了!”
蘇瑤趁機拿出準備好的農技手冊,分發給代表團成員:“這上麵有詳細的育苗、移栽、病蟲害防治方法,還有我們的聯係方式,要是遇到問題,隨時可以給我們打電話,或者來示範園找我們。”她還特意把手冊裡的重點內容,用當地語言標注在旁邊,方便農戶們理解。
中午,李淵在園區的食堂招待代表團。餐桌上,除了當地的烤玉米、恩希瑪,還有蘇瑤特意做的番茄炒蛋、青椒肉絲——這是她從國內帶來的調料,平時很少做,今天特意為代表團準備,讓他們嘗嘗中國味道。卡隆達嘗了一口番茄炒蛋,眼睛一亮:“蘇經理,這道菜太好吃了!比我們的烤玉米還香!”
李悅坐在卡隆達身邊,把自己碗裡的肉絲夾給卡隆達:“叔叔,你多吃點!我媽媽做的菜可好吃了,我爸爸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紅燒肉了!”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李淵也笑著點頭:“沒錯,你媽媽的廚藝,比我在部隊時吃的炊事班飯菜還香。”
飯後,卡隆達拿出一個布包,遞給李淵:“李經理,這是我們西部省農戶們的一點心意。裡麵是我們自己種的棉花,還有孩子們畫的畫,希望你們能喜歡。”李淵打開布包,裡麵整整齊齊疊著幾匹雪白的棉花,還有幾張畫紙,上麵畫著玉米地、農戶和中國人手拉手的場景,稚嫩的筆觸裡滿是真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感謝了!”李淵緊緊握住卡隆達的手,“這些棉花和畫,我們會好好珍藏,這是我們之間友誼的見證。等西部省的種植基地建成,我們一定去參加開園儀式,跟大家一起種玉米,一起豐收!”
送代表團離開後,李陽拉著李淵的手,認真地說:“爸爸,我以後也要當援讚專家,像你和媽媽一樣,給非洲的小朋友送種子,教他們種玉米,讓他們都能吃飽飯。”李淵蹲下身,摸了摸兒子的頭:“好啊!但要成為援讚專家,不僅要學好農業知識,還要學好外語,這樣才能跟非洲的小朋友好好交流。你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實現這個願望。”
李悅也湊過來說:“爸爸,我也要去!我要教非洲的小朋友學中文,還要給他們畫玉米畫,就像今天卡隆達叔叔說的那樣!”蘇瑤笑著把女兒抱起來:“悅悅真乖!以後咱們一家人一起,把中讚友誼的種子播撒得更遠,好不好?”
接下來的幾天,李淵和蘇瑤帶著孩子們,忙著準備“中讚3號”幼苗的移栽工作。李陽每天跟著老唐學習調試播種機,雖然機器比他還高,但他認真記筆記,不懂就問,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李悅則跟著蘇瑤,給即將運往西部省的幼苗做標記,她用彩色的繩子係在幼苗的莖稈上,每係一根,就念叨一句:“希望你能長得高高的,結出甜甜的玉米。”
移栽的前一天,園區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讚比亞農業部長穆倫加。他是特意來視察“中讚3號”幼苗的情況,還帶來了讚比亞總統的問候。看到李淵和蘇瑤,穆倫加部長熱情地說:“李經理,蘇經理,你們為讚比亞農業發展做出的貢獻,總統先生都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讚比亞農戶因為‘中讚’係列玉米種子,過上了好日子,你們是讚比亞人民的好朋友!”
李淵帶著穆倫加部長參觀育苗棚,介紹“中讚3號”的優勢:“部長先生,‘中讚3號’不僅耐旱、抗病,畝產還能達到八百五十公斤,比當地傳統玉米品種高出三倍多。等西部省的種植基地建成,我們計劃在這裡舉辦農技培訓班,培養更多的本地農技員,讓他們把技術帶回家鄉,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穆倫加部長看著長勢喜人的幼苗,又看了看在一旁幫忙的李陽和李悅,欣慰地說:“太好了!你們不僅帶來了種子和技術,還帶來了友誼和希望。我看到你們的孩子也在這裡學習農業知識,這說明中讚友誼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們的合作會越來越好!”
移栽當天,示範園裡一片熱鬨景象。李淵和蘇瑤帶領園區員工、當地農戶,還有特意趕來幫忙的卡姆和莉莉,一起把幼苗移栽到運輸車上。李陽負責操作小型播種機,雖然動作還不太熟練,但每一粒種子都播撒得很均勻;李悅則給移栽好的幼苗澆水,小手握著噴壺,認真地給每一株幼苗送去水分。
運輸車緩緩駛離示範園,朝著西部省的方向開去。卡姆和莉莉拉著李陽、李悅的手,依依不舍地說:“陽陽,悅悅,等玉米豐收了,我們一定請你們去吃烤玉米!”李陽點頭:“好!到時候我教你們用播種機,悅悅教你們畫玉米畫!”
看著運輸車遠去的背影,李淵握住蘇瑤的手,輕聲說:“瑤瑤,你看,我們的種子和友誼,正在讚比亞的土地上慢慢生根發芽。”蘇瑤靠在李淵肩上,望著遠處的玉米地,眼中滿是希望:“是啊,未來會有更多的‘中讚’係列種子,種滿讚比亞的田野,會有更多的中讚人民,因為農業合作成為朋友。我們的孩子,也會成為這份友誼的傳承者,把這份初心永遠傳遞下去。”
夕陽西下,把示範園的玉米地染成了金色。李陽和李悅在田埂上奔跑,手裡拿著剛摘的玉米穗,笑聲在田野間回蕩。李淵和蘇瑤並肩站在田埂上,看著孩子們的身影,看著金色的玉米地,心裡滿是欣慰。他們知道,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他們會帶著“中讚”係列種子,走進讚比亞的每一個村莊;會建起更多的農技培訓站,培養更多的本地農技員;會讓中讚友誼的薪火,像玉米一樣,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在非洲的大地上,書寫更多關於希望、友誼和豐收的篇章。
夜色漸深,盧薩卡的星星格外明亮。李淵一家坐在住處的院子裡,吃著剛煮好的甜玉米。李陽一邊吃,一邊給爸爸媽媽講他明天的計劃:“爸爸,明天我要跟老唐叔叔學修播種機;媽媽,我還要幫你整理農技手冊,用中文和當地語言寫注意事項。”李悅也跟著說:“媽媽,我要畫更多的玉米畫,送給非洲的小朋友!”
李淵和蘇瑤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份關於玉米、關於友誼、關於初心的故事,會在孩子們的手中,繼續書寫下去,會在中非合作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就像示範園裡年複一年生長的玉米,永遠帶著希望,永遠傳遞著溫暖,永遠在這片土地上,守護著中讚人民共同的夢想。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