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徽章映初心傳薪火絲路延綿繪新篇
中非農業示範園的晨光,總帶著一種能喚醒希望的力量。它穿過“農產品展銷廳”的玻璃門,落在陳列架上的茶葉罐、玉米包裝袋上,那些印著“中非友誼”字樣的包裝,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它漫過學院教學樓前的廣場,把新鋪的青石板照得透亮,廣場中央的“友誼石”旁,幾名學員正圍著李淵,聽他講解新修訂的《作物種植手冊》;它還灑在示範園的木工房裡,李陽正拿著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一塊桃木,木頭上隱約能看到“示範園紀念徽章”的草圖——這是他們全家和學員們一起商量的,要做一枚能承載初心的徽章,送給每一位為示範園付出過的人。
“爸,您看這個輪廓怎麼樣?”李陽舉起桃木,上麵刻著一圈稻穗和咖啡枝纏繞的圖案,中間是小小的滴灌管道造型,“稻穗代表水稻,咖啡枝代表咖啡,滴灌管代表咱們帶來的技術,這樣既包含了咱們種的作物,也體現了技術幫扶的初心。”
李淵接過桃木,指尖撫過細膩的木紋,眼中滿是認可:“很好,再在滴灌管中間刻上‘共商共建共享’六個小字,這是咱們一直堅守的理念,也是示範園能走到今天的根本。對了,讓你媽也來看看,她對這些細節向來有想法。”
李陽笑著點頭,拿著桃木往蘇瑤的辦公室跑。此時蘇瑤正和娜奧米、姆瓦納維納一起,整理烏乾達水稻種植的資料。娜奧米手裡拿著一張照片,照片上是烏乾達農戶捧著水稻種子的笑臉:“蘇姐,烏乾達農業部剛才發來消息,說咱們教的水稻種植技術,已經在周邊三個村莊推廣了,預計明年能收獲五十萬斤大米,農戶們都想邀請咱們去參加豐收節呢!”
姆瓦納維納也激動地說:“我們坦桑尼亞的玉米也賣得特彆好!上次展銷會訂的五百斤‘友誼米’,客商收到後特彆滿意,又追加了一千斤的訂單,還說要長期合作。現在村裡的人都知道,跟著中國專家學技術,能過上好日子!”
蘇瑤放下手中的資料,臉上滿是欣慰:“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咱們辦示範園、建學院,不是為了圖什麼名聲,就是想讓更多人能靠自己的雙手吃飽飯、過好日。對了,李陽剛才說在做紀念徽章,咱們一起去看看,給點建議。”
幾人剛走到木工房,就看到李陽正拿著刻刀,在桃木上細細雕琢“共商共建共享”的小字。蘇瑤湊過去,指著稻穗的邊緣說:“可以在稻穗上刻幾個小小的向日葵花瓣,你妹妹之前在‘兒童種植園’種的向日葵,不是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作物嗎?加上向日葵,也能體現咱們對下一代的期望。”
娜奧米眼睛一亮:“對!再在徽章背麵刻上每個人的名字,這樣不管大家以後回到哪個國家,看到徽章就能想起在示範園的日子,想起咱們一起種作物、學技術的時光。”
姆瓦納維納也補充道:“還可以用咱們非洲的彩色砂岩石料,做一批徽章底座,底座上刻上示範園的地址和成立時間,這樣既有紀念意義,又能長久保存。”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把徽章的細節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幾天,木工房成了示範園最熱鬨的地方。學員們輪流來幫忙,有的打磨桃木,有的篩選砂岩石料,有的用顏料給徽章上色——稻穗塗成金黃色,咖啡枝塗成深綠色,滴灌管塗成銀白色,小小的徽章在大家手中,漸漸有了溫暖的模樣。
這天下午,示範園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國駐非洲農業參讚陳先生。他剛走進示範園,就被田間連片的作物吸引住了:“李老師,蘇老師,真是沒想到,短短五年時間,你們能把一片荒地變成這樣的豐收寶地!我剛才看了展銷廳的訂單,茶葉、咖啡、玉米都賣得很好,這不僅是技術幫扶的成功,更是民心相通的典範啊!”
李淵陪著陳參讚走進學院教學樓,教室裡,幾名學員正圍著電腦,學習中國農業電商的運營技巧。李悅站在講台上,用雙語給大家講解如何拍攝農產品照片、如何寫產品介紹:“大家看,這張咖啡果的照片,要突出它的鮮紅和飽滿,再配上‘陽光種植、無農藥殘留’的介紹,就能吸引更多客戶。”
陳參讚看著這一幕,忍不住點頭:“你們想得真周到,不僅教種植技術,還教銷售技巧,幫農戶們打通了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鏈條。這種‘授人以漁’的幫扶模式,值得在更多地方推廣。”
參觀完教學樓,陳參讚又來到木工房,看到大家正在製作紀念徽章,拿起一枚半成品仔細端詳:“這個徽章設計得好啊!稻穗、咖啡、滴灌管,每一個元素都有深意,既體現了你們的初心,也記錄了中非友誼的點點滴滴。我看可以多做一些,作為中非農業合作的紀念禮品,送給更多為農業合作付出的人。”
蘇瑤笑著說:“我們也是這麼想的。等徽章做好了,除了送給示範園的學員和農戶,還要寄一些回中國,送給那些支持我們的農業專家和企業,讓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國界的情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天晚上,示範園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徽章設計分享會”。大家圍坐在篝火旁,手裡拿著徽章的半成品,分享著自己和示範園的故事。姆瓦納維納拿著刻刀,在徽章背麵刻下自己的名字:“我以前是個隻會放牛的牧民,來到示範園後,學會了種玉米、改農具,現在還能幫村裡的人解決種植問題。這枚徽章,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我要把它傳給我的孩子,讓他知道,隻要努力學習,就能改變生活。”
娜奧米也動情地說:“我以前總覺得,女性不能做農業技術工作,是蘇姐讓我明白,女性也能在田間地頭發光發熱。現在我不僅學會了種咖啡、製茶,還能給學員們講課,這枚徽章,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李淵看著大家真摯的表情,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五年前,自己和蘇瑤帶著種子和設備來到這裡,麵對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和村民們懷疑的目光;如今,這裡不僅長出了茁壯的作物,更長出了深厚的友誼和希望。他舉起手中的徽章半成品,對大家說:“這枚徽章,不僅是對咱們過去努力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希望大家以後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記得在示範園的日子,記得咱們一起堅守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技術傳下去,把友誼傳下去,讓更多人能過上好日子。”
篝火旁的掌聲此起彼伏,月光灑在大家身上,也灑在手中的徽章上,小小的徽章在夜色中,仿佛成了照亮希望的星星。
接下來的日子,示範園裡一片忙碌。紀念徽章的製作進入了最後階段,李陽帶著幾名學員,用砂岩石料打磨底座,蘇瑤則和娜奧米一起,給徽章係上用向日葵纖維編織的掛繩。李悅也沒閒著,她在每枚徽章的包裝盒裡,都放了一張自己畫的“示範園全景圖”,圖上有田間的作物、學院的教學樓、孩子們在“兒童種植園”玩耍的身影,還有“共商共建共享”的字樣。
徽章做好的那天,示範園舉辦了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徽章頒發儀式”。李淵和蘇瑤親手把徽章送到每一位學員、農戶和工作人員手中。卡魯從肯尼亞茶區特意趕來,接過徽章時,激動得熱淚盈眶:“謝謝你們,中國朋友!這枚徽章我會永遠珍藏,它不僅是我和示範園的回憶,更是中非友誼的見證。等明年茶葉豐收,我一定要帶著最好的茶葉來示範園,和大家一起分享!”
烏乾達的農戶代表也來了,他手裡捧著一袋水稻種子,遞給李淵:“這是咱們一起種的水稻種子,送給您做紀念。明年水稻豐收,我們等著您和蘇老師來烏乾達,嘗嘗咱們自己種的大米飯!”
儀式結束後,大家圍在“友誼石”旁,一起合影留念。照片上,每個人都戴著紀念徽章,臉上滿是笑容,陽光灑在大家身上,也灑在“友誼石”上的“共商共建共享”六個大字上,溫暖而耀眼。
傍晚,李淵和蘇瑤坐在院子裡,看著手中的紀念徽章。徽章上的稻穗、咖啡枝、滴灌管,在夕陽下泛著柔和的光。蘇瑤靠在李淵肩上,輕聲說:“你看,這枚徽章就像一顆種子,帶著咱們的初心和友誼,會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
李淵握住蘇瑤的手,眼中滿是堅定:“是啊,未來咱們還要帶著這顆‘種子’,去更多需要幫助的地方,教更多人種莊稼、學技術,讓中非友誼的絲路,延綿得更長、更寬,讓更多人能在這片沃土上,收獲幸福和希望。”
月光再次灑在示範園的土地上,照亮了田間的作物,照亮了學院的教學樓,也照亮了大家手中的紀念徽章。在這片遠疆的沃土上,李淵和蘇瑤用雙手創造了豐收的奇跡,用真心編織了深厚的友誼,用行動詮釋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真諦。而這枚小小的紀念徽章,就像一顆飽滿的種子,承載著跨越國界的情誼與初心,在歲月的澆灌下,終將在更廣闊的天地間,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喜歡兵王歸回請大家收藏:()兵王歸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