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內市場,除了有成熟的生產多晶矽的技術外,其餘的每一個環節,起步均嚴重落後。
紀冷明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讓自己手裡的3c電子代工廠轉型為晶圓代工廠。
也是在近段時間,他的‘晶圓代工’計劃,終於形成方案。
溫婉給龍矽產業領導們開會的時候,紀冷明也在電子廠裡給大小領導們開會。
相較於溫婉強硬的手段和睚眥必報的性格,紀冷明給下屬開會的氛圍,明顯輕鬆自在許多。
小會議室內陽光融融,每個座位前都置放了零食、茶水、餐巾紙,仿佛大家不是來開會的,而是參加某個朋友的聚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司領導外,還出現了八名工人代表的身影。
他們是電子廠裡積極進步、熱愛學習的年輕人,自身具有鮮明的特色,頭腦活躍,富有激情,在紀冷明製定的‘以人為本’的製度下,猶如煥發新生。
紀冷明麵對在場的幾十號人,沒有絲毫怯場。
用沉穩的、平和的語調,說出他的開場白。
“寒暄的話不多說,咱們今天聚在一起,主要是想以理服人。”
“我先說我的想法,大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都可以直接提。”
“當然,因為我需要推行我想出來的政策,所以,我會闡述我的理由,並用我的理解,來說服你們。”
“同樣,如果想讓公司推行你們的政策或想法,你們也要用你們的理由,來說服我。”
紀冷明話音剛落,孫彪捏著他準備的稿件急著道:“老板,你給我們的計劃書,我、趙樂虎、其他領導,包括公司員工,都看過了,為此,我們還查了大量資料,但我們都覺得行不通。”
紀冷明秉持兼聽則明的原則:“你說說你的想法。”
孫彪:“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就拿光刻機這一項來談。”
“老板你的想法,是自主研發,我承認,自主研發很好,但是成本太大了,就我們公司目前現狀,確實負擔不了。”
“你看,光刻機的每個部分,它的每一個核心零部件,我們都無法找到替代品。
“比如光學鏡片,國內沒有一家廠商能生產如此精密的器件。”
“光刻機有十萬個零部件,供應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0家企業,是個真正的集全球力量搞出來的東西。”
“請問,我們拿什麼來生產製造,與彆人競爭?!”
孫彪的想法,也是公司大部分人的想法。
得益於紀冷明開明、開化的公司製度。
他要求工人每天工作六小時,其餘時間,都用來學習、上課、提升自己。
也因為這一政策,使得工廠裡大批流水線工人,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可以參與到日常的基礎建設的討論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