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些明白了,太多的變數,對方沒有算計到,因而讓自己複活了。按照他的劇本,自己身亡,日不落帝國引道境界強者陣亡,天竺國師死亡,而鷹國成為最終的贏家,打擊了對方勢力,也削弱了己方可能出頭的,可謂是一石三鳥,可惜沒料到有湖底的一群元氣團助力,成了變數;其次師傅以絕世偉力,逆天改命,讓自己複活,這是第二個變數,這個變數很可能是在對方計劃之中,削弱師傅和自己死亡必占其一。他的第二場謀劃,就是全國修煉者門派大會。引起門派對立,相互攻伐,削弱華夏頂尖勢力。但沒想到秦小蠻也過來了,引起了自己的萬裡救援,而秦小蠻則是第二個變數。但三個變數的產生,導致師傅戰鬥力受損不大,而自己強勢複活,更是在天竺獲得佛陀傳承,更進一步。從而促使了自己解決了第三個變數,讓全國修煉大會徹底扭轉過來。
而第二場謀劃的關鍵,則是北少林,看來這個門派有很大問題,而聖門和白雲觀有問題,但僅限於華夏內部,也是未來可能會有問題,而這個北少林,而是現在有問題。想清楚這一切,李白立刻將矛頭瞄準北少林。
元善老和尚仍然閉目誦經,不聞現場之事。他身後的兩個年輕和尚,注意到了現場這個殺神李白的目光,急忙低頭詢問元善和尚。元善老和尚睜開眼睛,精芒一閃而過,臉上堆滿笑容,緩緩道:“阿彌陀佛,這位是那個門派弟子,不知有何指教?”
“老和尚不必裝傻,今日之事,你也觀察了全場,是時候聊聊你的問題了。”
元善老和尚笑道:“不知老僧有什麼問題,還請明言?”
李白見他裝傻,不由得回溯起來,一個覺醒境界的人,自然擋不住李白的搜索。元善老和尚隻覺得心底一股涼意浮現,似乎有什麼東西接近了自己的意識體,開始還以為是錯覺,但直到再次又感覺到另一股涼意時候,這才意識到問題。他立刻調動元氣,開始築起高牆,試圖阻擋對方進入。但對方的能力顯然強大許多,自己無能為力。怎麼辦?對方很可能是那個強大的極點的年輕人,自己落後一個境界,遠遠不如。自己必然要借助強於他的力量,才能阻止他的探查。
金缽,元善和尚立刻想到了,他立刻祭出金缽,罩住全身,屏蔽了一切的外部探查。這一番操作,也是將其餘人等嚇了一跳,怎麼突然聊天間就開始武力全開,難道是內在有人進行了暗戰?現場的注意力迅速被李白和元善和尚吸引了,剛剛隻有他們兩個在談話,而似乎李白的目標對準了元善。
就在元善祭出金缽之際,李白忽然感覺到問題,立刻退了出來,而跟著退出來的,還包括李二。短時間內的探測,李白並沒有看出什麼異常,這樣就沒有證據將他定罪了,進而驅逐出六大門派。
“公子,這個老禿驢,使用金缽的方式,不像是華夏的修煉之法。”
對啊,這點自己怎麼想到,他祭出金缽的方法有問題。華夏人利用外物,多講究天人合一,這也是受道德經影響至深,遵從清淨無為的理念。而這種模式,需要修煉者長時間培養與外物的關係,才能達到這個境界。而眼前的元善和尚,顯然是得到這個金缽不久,不能如此驅使,反而驅使方式更像倭國的。倭國的方式,受文化影響極深,菊與刀的雙重性格,驅使外物也是這種模式。平日裡則是菊的模式,美好,守禮。而關鍵時刻,則是刀的模式,憑借殘忍征伐,驅使外物前進。這種模式,也會應用到對待人身上,因而倭國人對待外人,平時注重小禮節,但在關鍵時刻,毫無大義,對待外族極為殘忍。這也最終形成了倭國人,畏威不畏徳。
整件事情想通之後,李白立刻輕喝一聲,平靜全場,然後道:“元善和尚,你祭出金缽的方式,卻是倭國的方式。”
元善一遲疑,怎麼這也發現了,立刻想起了之前的那次經曆,然後道:“上個月跟倭國有一次交流,因而習得,這不算違規吧?”
就是這麼短暫的一思考,將所有秘密暴露給了李白。
“上個月,你在學術交流之後,還見了一個白人,他給了你這個金缽吧?”
而元善和尚也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個自稱史密斯的人,當日他戴著鴨舌帽,在一間普通的佛寺見麵,遞給了這個金缽。自己看見金缽的一刹那,就被吸引住了,其中蘊含的如此強大的靈力波動,讓他無法拒絕對方提出的條件。不擇手段,成為華夏的六大派之一。而他不得已找上了白雲觀主,讓他幫忙對付龍虎山掌門,因此也聯係到了蠢蠢欲動的聖門,由他對付鬼門,避免其他人找自己挑戰。
因為自己的金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短時間內無法過度使用。自己隻是勉強驅使,金缽並不認同自己。自己是萬萬抵擋不住另一個大修士的全力攻擊,特彆是以攻擊著名的龍虎山元氣雷光。所以自己通過挑戰青城山改善名次,而白雲觀主對付龍虎山掌門,避免他無人挑戰來挑戰自己;而最後聖門對付鬼門,畢竟鬼門的手段攻擊神識,金缽不管神識攻擊,自己肯定抵擋不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