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小時後。
外麵的事故車輛上升到二十多輛,服務區大廳或躺或坐著十幾名受傷的駕乘人員。
所幸,大部分遭遇事故的駕乘人員傷勢並不重,簡單處理一下就行。
受傷最嚴重的是大巴司機,已經失去意識。
他被轎車撞出道路,滾落岩壁十幾米,肋骨跟左腿骨折,腹部有一道大概兩指粗的樹枝貫穿傷,身上還有多處磕破,劃破的傷口,必須得抓緊時間送往醫院治療。
“救護車為什麼還沒到?!”
“前麵有側翻的貨車,後麵又有幾十輛轎車堵死,這種情況彆說是救護車,拖車看到都得直搖頭。”
“那怎麼辦,總不能就這樣看著他死吧。”
“咱們找幾個男人,輪流把他扛到能搭車的地方?”
“不行,外麵的溫度估計已經達到零下了,這會又下著雨,以他現在的狀態出去,說不定很快就會失溫,到時候死得更快。”
“這不行那不行,你們說該怎麼辦。”
“”
貨車橫於路麵。
導致前方的車輛過不來,後方的車輛過不去。
而米萊山服務區距離最近的市區有三十多公裡,正常人行走需要數個小時才能走完。
以人力將大巴司機抬到市區,需要的時間隻會更長。
況且,外麵的天氣同樣是一個大問題。
“不然咱們到對麵攔車?”
一名大學生說道。
他的想法很簡單。
既然這邊的道路行不通,那到對麵的道路不就行了嗎?
對麵又沒車禍。
“彆犯傻了。”
“這種天氣你覺得能攔得到車嗎?”
“對啊,彆到時候車沒攔到,反倒又多幾個傷員回來。”
“多放幾個故障警示標誌,放遠一點,不行嗎。”
“哎,你怎麼就不明白呢。”
“能看到的故障警示標誌才是警示標誌,看不到的故障警示標誌,它本身就是故障。”
“”
在能見度不足十米的極端霧天,那些駕駛人員要麼停靠緊急車道,要麼靠經驗跟本能操作駕駛。
而稍有操作不當,便會釀成新一輪的慘案。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如何放置,以及放置多少個警示標誌的問題了。
“注意看。”
“這個女人叫小美”
一道不合時宜地聲音響起。
眾人安靜下來,神色略微不滿地看向大廳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