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嶺村又稱芋頭村。
位於桂省山水城,以種植芋頭出名。
傳聞,古代某位皇帝特彆喜歡吃該村落種植的芋頭,將此品種的芋頭列為桂省首選貢品,要求村民們年年上供一批。
而後世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越來越多人知道碧嶺村的貢品芋頭,便慕名購買。
不過,那些人購買的芋頭基本全是假貨。
徐萬裡聽一個碧嶺村的工友提過,不少外地人到他們村租個自建樓,然後從隔壁市大量采購芋頭,掛上碧嶺村芋頭的名頭銷售,掙得盆滿缽滿,也敗壞他們村的聲譽。
可他們不在乎。
真正的碧嶺村芋頭產量少,且有固定的訂單。
根本不需要到網上銷售。
“碧嶺村離得有點遠”
餘思晗把芋頭村定為備選地,並不是饞那裡的芋頭,而是芋頭村的地理位置很合適。
土地肥沃,交通發達,種植農產品,地廣人稀有儲糧。
缺點是距離太遠,有一百多公裡的路程。
“蘇城”
“”
餘思晗一口氣說完五個地點,便掏出手機按下開機鍵,準備給家裡人報平安。
如今溫度低,不關機電量很快就沒了。
況且,網絡不可能持續太久。
她得抓緊時間。
“蘇城?”
徐萬裡不太想跋山涉水。
蘇城跟羊城一樣,均是避難基地。
蘇城的優勢在於幾十公裡外就有軍事駐地,屬於目前少有的幾個安全避難基地,也是幸存者數量最多的基地之一。
剩下的兩個地方情況大致相同。
“叮咚。”
剛給家人報完平安的餘思晗,手機屏幕變成流動的醒目紅色斜紋,中間有著幾個醒目的大字——pa警報。
所謂的pa警報,就是由國際緊急事務管理局負責,向用戶發送無法屏蔽的最高優先級通知。
pa警報迄今為止沒有正式使用過。
僅有的一次還是首次測試,定位目標群體,發送通知。
據悉,那一次測試共有一億兩千萬多人收到通知,占據目標群體98。
這是餘思晗第一次收到pa警報,沒看懂。
可通知的內容很直白。
“請於12月20號中午十二點半前,抵達米萊鎮服務中心,服從救援小隊安排,前往羊城避難基地躲避災難。”
“救援?”
餘思晗眼眸一亮。
難怪通訊設備可以接收到微弱的信號。
米萊鎮服務中心距離米萊山服務區不遠,就三十多公裡的路程。
這個距離,軍用的臨時信號基站完全能覆蓋,他們也有機會在規定時間內,抵達撤離點跟救援小隊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