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後代,遲早也要麵臨饑餓問題。
這是基地高層不想看到的局麵。
而杭城避難基地農業部門跟生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很有信心。
因為他們不需要培育出完全適應白霧紀元的農作物,隻要培育出半成品,甚至是產量低下的失敗品也行。
他們不缺種植的田地,缺的是有一定營養價值,可以反複培育的農作物主食。
“可惜,避難基地研製不出探測迷霧的儀器。”
白綺禾歎口氣。
迷霧探測的儀器,一直是避難基地最頭疼的問題。
兩個月前,顧瑞佳給避難基地的科研人員帶來新方向,準確的方向,他們隻需沿著顧瑞佳提供的方向,努力實驗,研究,總有一天可以研究出能夠探測迷霧的儀器。
這個過程可能要花費兩年,甚至是二十年,兩百年的時間。
但避難基地也做好投入長時間的準備。
探測迷霧的儀器,必須做出來。
“避難基地短期內不可能做出迷霧探測儀器的。”
徐萬裡輕聲道。
他對魔都避難基地的科技水平十分清楚,以魔都避難基地現有的科技力量,若沒有外力相助,恐怕再多幾百幾千年,也不一定能夠研製出探測迷霧的儀器。
迷霧探測儀的製造,需要打破現有科技的壁壘。
而魔都避難基地的科技水平,本就不夠成熟,遠遠還沒達到可以打破技術壁壘的條件。
“如果小禾能夠掌握機械裝甲的編程語言,或許可以加快避難基地研製迷霧探測儀的進度......”
“那有點困難哦。”
白綺禾的臉蛋浮現出一絲尷尬。
她確實看出機械裝甲的內置智能程序,采用一種全新的編程語言。
問題在於看得出歸看得出,想要學習跟掌握,又是另一碼事。
初步接觸,那門全新的編程語言,給白綺禾的感覺就是一個字——難!難到她產生一種小學生挑戰世界未解之謎的錯覺,仿佛不管給她多長時間,也沒把握掌握。
所以,如果避難基地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的話,大抵是沒戲的。
“慢慢來吧。”
徐萬裡不想讓白綺禾有太大的壓力。
對於人類幸存者的避難基地,他們已經提供不少的幫助,沒必要包攬更多責任。
人類幸存者能否延續下去,也不是單靠他們提供助力就能決定的,更多的是依靠人類幸存者本身,依靠他們對生命的渴望跟信念。
比如打造地網項目。
如果幸存者對未來看不到希望,他們就不可能參加到項目中,或是消極怠工。
如地網項目的進度比避難基地預期快,那就說明人類幸存者求生的欲望十分強烈,或者是跟家人團聚的欲望,如此,他們才能完成基地布置的工期,甚至是提前竣工。
“嗯,咱們也彆想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