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
基地高層又極力邀請徐萬裡幾人參觀藏地避難所的地下生存城市,說是地下生存城市有一處地下特殊洞穴,洞穴儲存的地下水,便是基地幸存者以前的生活水源。
可前段時日,一名看守抽水泵的幸存者莫名失蹤。
基地士兵搜尋好幾天,未能找到失蹤的幸存者,也沒找到屍體,仿佛憑空消失般,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防禦部門的士兵擔心地下洞穴存在某種未知的怪物。
為地下生存城市幸存者的安全起見,他們決定徹底封鎖地下洞穴的入口,再花費資源,將外麵融化的雪水引進來。
積雪融化的雪水,水質方麵略有瑕疵。
避難基地需要安裝數道淨水措施,過濾雪水中的大部分雜質,令積雪融化的雪水達到飲用水級彆,再燒開供廣大幸存者的日常使用。
如此,便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水質帶來的隱患。
“生存基地很重視淨水設備。”
返回提燈組織駐點的路上。
徐萬裡幾人駕駛著黑武士裝甲車,開著車,閒聊避難基地高層談到的話題。
藏地避難所的高層,並不是不談雙方合作的事宜,而是基地目前有更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他們希望提燈組織可以排查地下洞穴的內部,看看是否存在威脅幸存者生命的危機。
解決地下洞穴的隱患,地下生存城市就能展開諸多項目。
“地下的暗河四通八達,十分複雜。”
“各個生存基地確定地網項目選址的時候,均是能避開就避開暗河,不能避開,也要儘量挑選一些河流覆蓋區域小的地帶。”
“但地下暗河的分布錯綜複雜,不可能全部避開,總有一部分區域是需要穿過暗河,或直接打通暗河,或是采取分段式抽乾暗河水源,連接上一節節水泥通道......”
“......”
地下暗河是地網項目經常麵臨的問題。
如果不是地下暗河嚴重拖累地網項目的進度,估計不需要花費三五年,兩三年時間就能打通各個基地的地網通道。
而麵對暗河,生存基地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各基地的地質專家跟建築專家會根據暗河的情況,決定是否繞道,如果繞道,又要考慮是不是建立中轉站,打造地麵功能區域,等等,縮小地下暗河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魔都地下生存城市不受暗河的影響啊?”
白綺苗好奇道。
她們停留魔都地下生存城市的時間最長,對魔都地下生存城市的格局跟建造最為熟悉。
在她印象中,並未聽說地網項目或打造新功能區域時,要受到地下暗河的困擾。
“魔都避難基地是臨海基地,按理說不是更容易受到暗河影響嗎?”
“不一樣。”
餘思晗望著窗外的通道,解釋道,“地下暗河分布密不密集,其實是跟岩石特性,氣候,地質構造有關,魔都跟杭城,湖城周邊區域的岩石特性,地質構造不易形成暗河。”
說著,話語停頓一下。
不太確定的說道,“說起來,桂省跟貴省的岩石特性,地質構造才容易導致暗河產生,而藏地避難所...可能是因為河流源頭的緣故?”
藏地避難所選址於最高峰的山體。
鑿空山體內大部分岩石,形成類似洞穴的居住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