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小時下來。
徐萬裡幾人大致將稻城地下生存城市逛一遍。
像信息部門,防禦部門,生物部門等重要區域,也是重點的參觀對象,花費時間稍微長一點,而生活區域,後勤區域等就是簡單走個過場,到門口溜達一圈就離開。
總體來說。
稻城地下生存城市各個功能區域的裝飾,分布等,非常粗糙。
一些功能區域的空間甚至交錯重疊。
這是很低級的錯誤。
“你們地下生存城市準備重新改造嗎?”
徐萬裡問道。
地下生存城市的內部空間有限,十分講究空間利用率,尤其是生物實驗室,機械中心等幾個重要部門,更要有著明確的空間分配。
災難初期,不少生存基地均有新型傳染病的經曆,為避免類似的事件,他們設計地下生存城市的構造時,下達死命令,要求設計師將不同的功能區域設計成獨立空間。
這樣,即便某個區域爆發未知的傳染病,也能迅速隔離,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改造的事暫時無法進行。”
陪同的防禦部門負責人說道。
重新改造一個區域或開辟一個新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人力物力。
稻城避難基地所麵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各類資源短缺,修路缺鋼筋混凝土,開辟新空間又缺盾構機的刀盤跟刀具,甚至食物方麵也不是很充裕。
這種情況下,哪有餘力改造地下生存城市的空間啊。
“現在,我們基地得要優先解決能源的問題。”
“地下生存城市的備用能源隻能堅持三天,三天內不能修複地麵的能源管道,地下生存城市就要逐步停工,到時候,或許就要將幸存者遣散至其它相鄰的生存基地。”
“可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想放棄稻城地下生存城市......”
為開辟一座地下生存城市,他們投入太多的資源,不願輕易舍棄。
更何況,遣散幸存者也是增加其它生存基地的空間壓力,資源壓力,或許,其它生存基地寧願援助一批批能源,都不希望看到稻城避難基地宣布破滅。
一座生存城市的象征跟意義,不能拿資源來衡量的。
“抱歉,我們不擅長能源管道方麵的事。”
徐萬裡直白道。
屯屯鼠空間質量返還不少物資,西藥,中藥材,冷兵器跟機械,足夠供應目前規模的提燈組織,維持提燈組織正常運轉。
不過,如果說要提供給一座地下生存城市,哪怕是小型地下生存城市,也是杯水車薪的。
唯一的辦法,便是依靠屯屯鼠空間進行數量返還,搜刮或交易一大批各類物資,進行統一儲存跟數量返還,再提供給稻城地下生存城市,減緩稻城生存基地的窘境。
至於能源方麵的問題...依舊需要稻城避難基地自行解決。
“這...”
聽到徐萬裡明確的拒絕,饒是以十幾名領導的閱曆,也不禁神色一變,臉上的笑容僵硬幾分。
提燈組織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此時,得知提燈組織不能提供援助,他們頓時有點不知所措。
但很快,十幾個領導又恢複笑容。
白霧紀元持續一年多,他們帶領的稻城生存基地經曆無數次風風雨雨,一次次堅持下來,早已習慣各種難題跟阻礙。
不差區區一個能源問題。
“走走走,正好到飯點了,咱們先吃飯,讓你們嘗嘗稻城地下生存城市的特色美食。”
稻城生存基地跟藏地避難所相攘。
人文特色方麵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比如美食,稻城生存基地同樣以犛牛肉為主,風乾犛牛肉,紅燉犛牛肉,藏式酸奶等,當然,也有一些藏地避難所不具備的特色食物。
飛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