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小芹融入海派文化_鴻緣的新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鴻緣的新書 > 第268章 小芹融入海派文化

第268章 小芹融入海派文化(1 / 1)

江浙滬,在中國文化中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因而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一地區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山水雖不如中國西南那樣險峻,但也有雁蕩山的峭拔。更多的則是杭州西湖那樣富有人文情懷的秀麗。

人們戲稱上海無海,的確,這裡是入海口,江河歸海,算得上是彙聚之地了。上海在中國的大城市中,開放程度是最高的。這裡說的開放,不止是外貿、投資等等,更多的是指人們思想的開放。

在國人的收入還以百元計的九十年代,上海的出國潮就已經波瀾壯闊了。近鄰日本,超級大國美國,都是上海人送孩子出國留學的首選。為了讓孩子到國外留學,許多家庭傾囊而出。有些家長甚至辭去公職陪孩子出國,孩子念書,他們在餐廳打工,以賺取孩子的學費,這樣的人生助跑,世界範圍內恐怕都是首屈一指的。

然而,這種對外部世界的過度追求,也讓一些上海人開始忽視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在追逐時尚與西方潮流的同時,他們漸漸失去了對家鄉根源的認同感。多年以後,人們驚奇地發現,上海人“占領”了澳洲。(在澳大利亞到處都看得見上海人。)而那裡的學生中文水平有可能不如留學生。

與此同時,其他城市的人對於上海人的“崇洋媚外”也產生了反感。這種地域歧視和偏見,進一步加深了城鄉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媒介對這種文化變異的反應是最為敏感的,許多欄目都在談論上海和北京的區彆,像是夫妻鬥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北京人能“侃”,說自己是天子腳下,雄才大略。上海人會白相,阿拉上海就是比你有腔調。

小芹這個山東出生的女孩,又在北京念了幾年書,完全就是一個北方人。從飲食上,她就已經不適應了。頓頓的米飯,她現在學會了早起,因為上海人的早點攤上有豆漿油條,可以讓她嘗到些麵食。可她隻享受了一個早晨,就被同事觸黴頭了。

“咦,什麼味道嘛這是,下次儂不要吃這些東西了,味道散布出去的呀。”同事邊叫,邊皺緊眉頭。

同事的挑理讓小芹不悅,更戳到了她的痛處。她想起在北大,就是因為老媽給她帶的煎餅卷大蔥,宿舍裡的人嫌棄她土,討厭大蔥的味道,於是就口角,接著就動了手,自己把人打傷,受了處分。如果不是因為那一口吃食,她何至於背了四年的處分。而且,她好像在同學的眼中一直就很土。無論她怎麼改變,彆人還是覺得她很土。

眼下,這裡大多數是本地的上海人,了不起是江浙的,反正都說的吳儂軟語,她們時常在一起嘰嘰咕咕地講著當地話,那種壓迫感讓小芹感覺自己是另類,是人群中的大猩猩。開始時,彆人問她哪裡人,她很誠實地說自己是山東人,結果,她聽到一句讚美。

“山東啊,好地方。”

可看看說話人的表情,怎麼都有一種戲謔,想努力遮掩卻還是顯露出來。再往後,她就隻回答:在北京長大的。北京,首都嘢,你能不服嗎?還彆說,老上海最不服氣的就是北京。從飲食上,他們諷刺北京人喜歡吃大蔥大蒜,從穿著上,他們覺得北京人不好打扮,土氣。這恰恰又點燃了小芹心中的怨氣,

上海女人講究穿戴,也講究化妝,這些小芹都不在行。開始,她素麵朝天,自以為是。去洗手間就聽見同事在議論。

“啊呦,小女子傲得不得了,妝嘛也不曉得化,不尊重人嘍。”

“北方人,就是土,你曉得吧?”

小芹真想走到她們麵前質問,想想,她們故意那麼大聲地聊天,就是為說給自己聽的,於是她選擇忍氣吞聲。

她回想起剛進北大,自己還穿著粗布衣服,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後來,是麗麗和群莉幫她在大柵欄選了服裝,可剪掉辮子,讓她趴在被窩裡哭了好幾天。想著,她覺得自己是不是又一次地選擇錯了,來上海,比起在北京更不好混。

這裡的人還有很強的家族意識,一個人在上海,把老家浙江的土特產賣到上海,就是那種,在單位像收分子錢一樣,滿臉堆笑地對人家說:我舅舅在浙江農村,哎呀,種點琵琶,老好吃了,要不要嘗一嘗?一個辦公室裡的同事,都不好駁麵子,再說錢也不多,於是人家就能收獲小一個月的工資了。想想,下次自己要是兜售點兒什麼,人家也不好意思拒絕,掏錢買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於是這樣你來我往就形成了一種圈層。很像是小時候,小孩子很愛說一句話:不跟你好了。意思是,不跟你一起玩兒了。這是小孩子最愛說,也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如果總要能力對彆的孩子這樣說,那才叫有本事呢。

如果你不在這樣的圈層裡,就是人緣不好,就是被邊緣化了。小芹也是懵懂,覺得,你賣化妝品,知道是啥路子啊,上海有那麼多商場,為什麼不去那裡買,非要從你手裡買呀。於是,她又是很誠懇地拒絕了這樣的兜售,而感覺彆人不帶她玩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滿身SSS級天賦的我怎麼輸 Furry:伊敏【三部曲全】 萬界道標 流放後,我靠種田名動天下 抱到大腿後發現我是高級雄蟲 末世旅店經營手冊 硯心 大饑荒:從進山打獵開始逐鹿天下! 邊關小兵,從綁定軍事體驗館開始 農村小子救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