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勵在未名書院辦網絡營銷時,很多國人都在瘋狂購進房產。蔣勵在外工作多年,桂香知道他整日埋頭科研應該沒有什麼花銷。何況他不抽煙、不喝酒,也看不出有任何的嗜好,蔣勵回到北京桂香想過要跟他要錢,但一直也沒開口。隻是時常叮囑兒子要把錢存起來。開始在未名書院做事,認為是幫忙,現在倒好真的在那裡待住了,說是什麼執行校長,桂香怎麼聽都比呂一鳴矮一頭。
“不說彆的,你這執行校長就是他呂一鳴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對嗎?”桂香沒好氣的問。
“哪有,都是大家商量著來的。沒有誰高誰低的。”蔣勵說道。
“你彆傻啦,瓜娃兒。人家一家三口把你耍得團團轉,我問你,他呂一鳴給你開多少錢?你老了怎麼辦?他管你嗎?”桂香的語調又高了起來。
“媽,還是您想著我,您知道汪校長有一個基金嗎?上次李茂才師傅裝支架都是從基金裡出的。我們都參加了這個基金,您儘管放心。”蔣勵微笑著說。
李茂才做心臟搭橋手術、裝支架桂香是知道的,當時汪富貴還來資料室查資料,他關心做心臟搭橋手術的患者會影響壽命。還和桂香聊起過這件事。汪富貴有企業,現在還是政協委員,想必這基金應該長期有效。桂香替兒子高興。
“那你戶口算是落在北京了?”桂香問。
她知道北京戶口有多金貴,也知道那些北京姑娘都不願意跟外地人結婚,也難怪人家,換了自己也不願意。現在兒子有機會把戶口落在北京,一定要把握住機會。
蔣勵聽老媽問這個,不禁心虛。因為未名書院是民辦學校,所以,他如果在這裡工作是不能落戶北京的。他知道不能跟老媽直說,現在桂香的脾氣沾火就著。
“媽,我正複習呢,準備考北大的博士,那樣,就能把戶口落在北京啦。”蔣勵還是微笑著。
“還念啊?念了這麼多年還沒念夠?看你老子也不像那麼好讀書的人呐。那我問你,戶口是一考上就能落,還是要等到畢業之後?博士得讀幾年才能畢業?“桂香覺得兒子又給他自己找了一條難走的道。
”媽,當然是畢業才能落戶。看您著什麼急嘛。早晚的事。“蔣勵說得很隨意。
”啥子?早晚的事?你個瓜娃兒,再晚就來不及了。越快越好。媽跟你說,離開這兒,另找一個單位,隻要能給你落戶北京,乾啥都無所謂。以你的條件,再有了北京戶口,女娃家都得追著你跑。“桂香很急切。
”媽,我知道,你就是著急抱孫子。我知道一個辦法。“蔣勵說得有幾分神秘。
”啥辦法,你快說。“桂香覺得兒子還是惦記著找媳婦,心裡當然高興。
”買房子。我看呐,現在在北京有房子,比有戶口更管用。“蔣勵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件事桂香也反複想過,但買房要花一大筆錢,於是她想趁機探探兒子,聽他這話,他應該有不少錢。
”光有房,想找個北京戶口的姑娘怕也難。不過,咱們也算是一大家子人呢,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應該的,可你老媽我沒那麼多錢。難不成你有?“桂香眼睛緊盯著兒子。
“媽,我會想辦法的。您放心吧。”蔣勵安慰著老媽。
在汪富貴帶領書院的一群人去美國期間,他已經完全搞定了日本的海外倉,他這樣的工作效率讓呂一鳴佩服得五體投地。趁老媽桂香不在,蔣勵把他的煩惱都跟呂一鳴和邱楓說了。老媽催婚,著急抱孫子。連桂香嫌在呂程身上得到的天倫之樂太少都對呂一鳴兩口子說了。無論是蔣勵的坦誠,還是桂香的心態都令邱楓吃驚。
她回想起來,呂程小的時候,桂香還經常對自己說些感謝的話。後來自己帶著她兩個女兒在青島生活,邀請她幾次她都拒絕了,但一直對邱楓感恩戴德地,一直說等日子寬裕了會還錢給邱楓,邱楓當然一直都說:不用。當群芬和群芬長大,尤其畢業後,不要說邱楓自己就是周圍很多人都能察覺姐妹兩人似乎對邱楓有些許不滿。在不少場合,桂香都訓過姐妹倆,要她們懂得感恩,可“還錢”的話卻是不再提了。
邱楓想:蔣勵應該是讓她和一鳴操心最少的,可現在看他卻是跟他們最親近的。她相信人心換人心的老話,但在群莉一家人這兒似乎不成立。
邱楓來不及跟一鳴商量,直截了當地問:“蔣勵,你應該有心上人吧?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呂一鳴的確覺得邱楓問得太直接了,但他也隻是呲牙一笑。
“你嫂子也是為你著急。”呂一鳴幫邱楓開脫。
“一鳴哥,嫂子,不怕你們笑話,我還是想著我之前交了六年的那個老相好,但我知道我們不可能。”蔣勵低聲說道。
“那可不是,人家早就嫁人了。”呂一鳴怎麼覺得蔣勵像個癡漢呢。
邱楓卻是看出些什麼。
”不會是她現在又一個人了吧?“邱楓試探著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啊,她離婚了,他男人家暴她好多年,所以,離了。“蔣勵說得很艱難。
”你說什麼?在成都還有這樣的事?“呂一鳴不敢相信。
”她嫁的那戶人家當時應該算成都郊區,總之她受了不少的苦,後來離婚都很費勁。“蔣勵臉上滿是悲傷。
”這些你是怎麼知道的?沒聽你媽桂香和呂程說起過啊?“呂一鳴很疑惑。
”是這次餘震來才告訴我的。“蔣勵低著頭。
邱楓和呂一鳴交換一下眼神,都不作聲。
”啊,我從單位回來時,回了一趟成都,撞見之前的相好。這趟餘震回來我就問了一下。我也是才知道的。“蔣勵解釋著。
”彆看人家殘疾坐輪椅,還挺關心天下大事。“呂一鳴的話雖然刻薄,但蔣勵似乎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