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除之日,百官進宮領宴,都有通行牌,不懼霄禁。宮宴過後,已是淩晨。眾人回去時,都覺得有些困,楊依依粗略地洗洗睡了。
第二日是正旦。楊依依一早起了床,讓紅豆給她梳了妝。故意讓紅豆用白紗纏了頭上傷口,去見了老夫人,給她拜年。
老夫人坐在正堂的坐床上冷冷地看她,不想理她。好半晌才道:“你昨天好威風,把家醜都曬到帝後麵前了。你父親受了訓斥,你三姐也受了罰。咱們家丟人,你高興了?”
楊依依歎口氣道:“我威風?三姐姐才威風。挨打的是我,把頭磕破的也是我。本來隻是想提提我母親,讓她有個出頭露臉的機會,話趕話就弄巧成拙了。”
老夫人道:“你一慣自作主張,目中無人的很。我可不信你的話,你肯定蓄謀已久,早就想報複你父親和你姐姐。我老了,管不了了,過了元宵,你就搬回你父母身邊吧。”
楊依依心想,以前年齡小,懵懂又怯懦,在祖母身邊呆著,是想受她庇護。現在的自己早已不是那個小女孩,內裡是個中年婦女了,有誰沒誰都無所謂。這一世,再不想委屈地混日子。祖母待她雖好,但是對彆的孫輩也好。當她與彆的孫輩產生對立,或者與家庭利益有了不和,老夫人就不會再對她客氣。
如今聽了這話點點頭:“也好,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正月十六就搬吧。過了年我就十歲了,可以管理好自己。這世上,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我那個三姐,還有那個四哥,甚至我那好父親,如果想騎到我頭上,就做他們的清秋大夢去吧。我等著他們對我們母女動手呢,隻要誰敢動手,我正好要他們的好看。實在乾不過,就兩敗俱傷吧,難道我光腳的還怕他們穿鞋的不成。”說著就冷笑著,摔了簾子,出了門,老夫人氣了個倒仰。
皇後娘娘作事很乾脆,也不等元宵過了才開筆的傳統,一早就讓大太監高飛來傳懿旨,為英王長女楊芙與工部尚書三子宇文基賜婚。
同時,皇後傳下一道口喻:楊七小姐,本性聰慧,心高誌遠。能使用印刷術,著力營建圖書館,開創大燕文化新局麵。有才之人更要修德,本人要多讀書,注意言行,多行孝。家裡要正麵教導,糾正其過激言行,但不可傷及其根本。賜下銀戒尺一把,盼多自省。又賜了兩個姑姑,一個姓張,二十九歲。一個姓李,二十七歲,皆是武藝高強、辦事麻利的。
眾人謝了恩,英王妃贈給高飛一把銀酒壺、一對銀酒杯,說是請高總管喝喜酒。楊依依也給了高公公一大包薑糖,兩包奶糖,說是請高伯伯吃喜糖。高總管是個通透人,自然給英王家麵子,笑眯眯地接過來。臨走向楊依依討幾幅年畫,幾本黃曆,說留個紀念。
送走高公公,老夫人到了待客院,坐了中間的大坐床。家裡的子孫們都排好序,給她行禮賀歲。老夫人笑著,讓身邊的陳媽媽與林媽媽給眾人發了年禮。家裡的下人分了三六九等,分批在院子裡給老夫人行禮,老夫人也叫人按例放賞。
英王妃、李夫人與楊侍郎夫婦受了子侄們的禮,也給兩府的子侄們發了年禮。兩府上下都喜氣洋洋的。楊大小姐私下還專門給楊七送了上好的傷藥,還有一對小兔子花樣的金發釵賀歲。
朝食前,楊侍郎領著侄兒們先給待客院裡的祠堂的供幾上擺了供品,上了香,磕了頭。回到待客廳,案上擺了偃月形小餛飩,煎黃米年糕,棗糕,素蒸餅,整雞,整鴨,整魚,一盤蒸五花肉,一碗羊燉蘿卜,一碗牛肉湯餅。四樣果子,四樣點心。眾人齊齊坐下,吃了正旦第一餐。
老夫人見多識廣自然心性沉穩,雖然與孫女剛弄得不愉快,臉上卻不顯。英王妃因為皇後賜婚的事,一直笑得合不攏嘴。楊芙也開心,打扮更是精心。楊依依得了銀戒尺和兩個武藝高強的能乾姑姑,心裡更是高興。長房其他孫輩也都帶著微笑,說的是奉承應景的吉利話。
五房一家幾口各有心思,除了不知事的楊蒿,他是真高興,硬要賴在楊七身邊,纏著要點心糖果。楊侍郎心裡是怏怏不快,昨日在宮裡丟了麵子,受了皇後一頓訓。而且,楊七做了幾件大事,老夫人知道,兄長知道,侄子們入了股。外麵不但與李家合作,連皇後都參與了,他竟然一點都不知道。本來想打這丫頭一頓,再問清楚那幾件大事的情況。偏皇後傳下口諭,還賜了銀戒尺和兩個武藝高強的能乾姑姑,倒不敢下手了。
陳氏看到女兒頭上的白繃帶,有些摸不清楚情況。依依能出席年宴,估計也沒大礙。知道女兒受皇後娘娘賞,這是好事,她臉上有光,心情不錯。
楊荀與楊茭卻是恨地咬牙根,滿臉怒意,恨不得撕了陳氏母女。隻是上頭壓了個皇後娘娘,匆忙間不得下手。
吃過朝食,眾人要去宮中賀歲。老夫人讓各自去準備,專門點了讓陳氏去,一會就出發。陳氏第一次進宮,心中忐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