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和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威脅有什麼區彆,有他們說話的份兒?
“既然如此,新王就由齊王……”
“且慢,老臣有話要說。”
正此時,禮部尚書突然站出來。
老大人頂著幾位親王不善的目光,略有些畏怯地開口提醒。
“諸位殿下容稟。按禮製,若要敲定下新王人選,當有全體二品以上文武重臣,全體一品親王到齊方可,缺一不可。”
“可現在,還缺一人呐!”
蕭承耀抬手大罵:“胡說八道什麼!我四大親王齊聚,滿朝文武更是無一缺席,何來缺一人。”
“這......”老大人將目光轉向一旁的吏部尚書,讓他來說。
眾人也紛紛將目光轉向他,吏部尚書尷尬笑笑,出列拱手,這才說起。
“若按先王遺旨算來,確實是缺一人,隻是這旨意暫未公布。”
蕭承耀不滿,厲聲追問:“什麼旨意?為何我等不知?”
吏部尚書拱手態度恭敬道:“先王曾擬一任命詔書,以此戰勝敗,定是否生效。”
“是何旨意?”蕭承睿問起,心頭隱有不好的預感,該不會和九弟有關吧。
“此戰若得勝,永安王蕭承煦晉一品親王,封號燕王。”
“若單獨領兵致勝,再晉一品武將,封大將軍。”
此話一出,蕭承睿怒從心起,垂於身側的雙手緊緊攥起,指甲都陷到了掌心裡。
父王,莫不是打算此戰回京就直接宣布九弟為繼任人選。
出戰前就做了這麼多安排,顯然這任命書也是為他造勢的一環。
預支勝利,若成了,不就更能證明蕭承煦當得大任,有龍鳳之姿。
父王啊父王,你還真是偏心呐!
“此戰,王上雖不幸薨逝,然戰事大捷。”
“依照遺詔,任命生效,九殿下應為燕親王,任大將軍。”
蕭承耀最是囂張,聽過這些話後,直接放言:“他蕭承煦算什麼東西,我們哪個不比他軍功多,他憑什麼和我們平起平坐。”
“這詔書,我不……”
“四弟!”蕭承睿冷靜地叫停了他的叫囂。
父王遺詔,無人能反駁,當朝妄言,隻會落人口舌,受朝臣不滿詬病。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底鬱氣。
他深知,在這一年多父王的大力培養下,如今的九弟早已不是吳下阿蒙。
他的功勳舉朝皆知,尤其是對西齊和大梁的這兩場大勝,堪稱他大盛崛起的成名之戰,意義不凡。
他的表現也實在亮眼。
時也命也,這麼有意義的戰事,偏偏就讓他碰上了,偏偏就成就他了。
而自己,雖也參戰,卻在這兩場大戰中全然被他壓下了風頭。
“兩位大人說得對,既然有父王遺詔,我等自當遵從,九弟缺席不得。”
“本是體諒九弟為母妃守靈不好打擾,沒曾想,還是要麻煩他跑一趟了。”
蕭承睿都被推選出來了,卻卡在了上位的最後一刻,隻能笑著將難堪咽下。
他轉頭看向一旁的政王,沒說話,但意思很明顯,該你出馬了。
政王又能如何,既然都選擇了為自保而投入他手下,自然要發揮他的作用。
“既如此,我親自跑一趟,向九弟致歉,請他前來。”
殿門大開,朝臣往兩邊散開。
“燕親王到~”
隨著傳報聲落下,一道威武身影自門口踏入,一步、一步,走入大盛權力中心。
【昭昭番外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