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情報——唐國篇
唐國,一個新生、強大卻已經走向衰弱的國家。
因為之前淮國遭遇大敗,使得賠償北陵國巨額的糧食,導致國內極其缺少糧食。
淮國皇帝雖然對各大富商豪門動手,解決了糧食問題,可也提前讓這個國家走向滅亡。
眾生教叛亂,黃巾軍興起,短短三四個月,淮國變成了唐國。
可黃巾軍的發跡也不是太光彩,他們開糧接濟百姓,對富家豪門動手,分糧分田於百姓。
也正是因此,黃巾軍才會勢如破竹,當然,也少不了他們的宣傳的理念——人人平等,不再有壓迫。
可這也導致了一個大問題,糧食真的“絕”了。
一些識趣的豪門早就被壓榨得一乾二淨,而糧食可是五國禁止跨國交易的商品。
唐皇隻能趁著將士氣勢高漲的時候快速對四國開戰,一來減少人口,減少糧食支出,還能獲得精兵強將;二來劫掠四國糧食,或者得到其餘四國的糧食賠償;三來可以消除異己。
第一、三條是我的猜測,哪怕是神秘莫測的“天地閣”,也不敢隨意說任何一個皇帝的不是,更不用說揣測皇帝的想法。
揣測錯了,那就完了;
揣測對了,那完蛋的更快。
……
與四國大戰,雖前期獲得優勢,屢戰屢勝卻不能讓四國俯首稱臣前來議和。
蘇毅征戰四方,打下不小基業的同時還讓唐皇忌憚,間接讓人克扣糧草,這也幫助我贏下號稱不敗的蘇毅。
而蘇毅決堤,水淹半個憫州,開創曆史先河。
而我重現屠城之舉,屠殺唐國無辜百姓數十萬,讓唐國不得不前往伊國求和。
而伊國的條件讓唐國剛剛有些好轉的局勢變得岌岌可危,條件就是運輸大量糧食和錢財。
錢財倒是其次,糧食卻是唐國的命門。
而提出這個條件的人,恰恰是胡作非為的太後。
我覺得她的本意應該是讓唐國不再議和,使兩國再起爭端。可因為伊國眾生教聖女、唐皇之女——紫虹雅暗中幫助下,最終達成議和。
這賠償糧食其實就是走個過場,糧食一半運往武幽城接濟百姓,一半送到雨州糧倉儲存。
而這兩批糧食又被聖女派人暗中買下,從臨海州走北陵國的路子運回唐國。
黃巾軍之前洗劫無數豪門世家,錢財他們不缺,而錢財確是可以在五國隨意流通。
就算沒有唐國運來的錢財,以瀾部的經營,這些錢財還是拿的出。
那些暗通款曲,將救命糧食買賣的人被發現,其實也不難發現。
難民餓死街頭,又因聖女有意走漏風聲,很快一大批官員紛紛落馬。那一陣子抄家無數,人頭滾滾,血流京城和憫州,也從貪婪的官員那裡獲得無數銀兩。
其實就是唐國出錢賠償伊國,糧食的賠償隻是走個過程。
糧食對於伊國來說還是不缺,至少除了臨海州之外都不缺,隻能再用抄家獲取的錢財在伊國境內購買糧食。
也因此緩解唐國的危局,憫州百姓雖然餓死一些人,但這次朝廷的速度足夠快,號召憫州大戶富商接濟百姓,已經逐漸恢複以前繁華。
在那之後,蘇毅回到卞城籠絡了一大批朝臣,更有部分將領聽命於蘇毅。
我安排的史進成功成為蘇毅的心腹,作為天勇大將軍的第一幕僚。
“天勇大將軍”,是唐皇給蘇毅的封賞,號稱一人之下,除了沒有實權外,地位還要淩駕於各路王爺之上。